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我们现在都知道,儒家评价圣人有三条标准,即立德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立言、立功。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即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其实,儒家的圣人标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标准变了,圣人也就变了。

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孔子在创立儒家思想时植入了圣人观念,把仁德(即达到了“仁”的道德境界)作为圣人标准,并把上古时期的君王尧、舜、禹、汤、文王和武王奉为圣人。

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后来,孟子降低了圣人标准,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境界,不一定做过君王,也可以是圣人。在这个标准之下,孔子首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圣人,伊尹、周公、伯夷、柳下惠都升格为圣人了。

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奉为封建正统思想。后来随着佛教东渐和道教兴起,儒家经过了千年之衰,受到了佛教和道家的严重挑战,直到宋代理学家糅合佛老思想,创立新儒学,儒家思想才重新回到封建正统地位。为了适应新的历史发展要求,儒家圣人标准也与时俱进了,从内在道德扩充到外在事功,即从“立德”扩充到“立德、立言、立功”。

“立德、立言、立功”最早见于《左传》,出自鲁国大夫叔孙豹之口,作为不朽的标准,后被理学家引为圣人的标准。

无论老标准,还是新标准,孔子无疑都是圣人。

周立波说: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

中国大圣人马上出现,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评价标准是什么,孔子为何能评为圣人

人生不是穿越剧,没有如果,无法回到从前。已经发生的无法更改,珍惜现在,争取在将来后悔少点。不要继续后悔地感叹“如果岁月可以重来”!

不管任何事,哪怕再遗憾,发生了就是发生了,现在已无力回天。已成事实,悔之晚矣。那就让它过去,成为历史,不要继续纠结。

现在要做的是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小心谨慎。做事前多想想,该不该做,能不能做,亏不亏心。如果做了,会不会后悔,如此则善莫大焉。

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两句很好地诠释了人们的后悔之心,体现追忆往昔,痛定思痛之后悔心情。岁月过去,才发现当时的错和迷惘,种种事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后悔。

岁月流过之时,才体会到其中的苦涩悲哀。回望旧年往事,追忆往日错事,空留当年的怅惘,不胜嗟叹,不胜后悔。

很多时候,处在那个时间段,与事件有涉,是当事人。一时混乱,或者漫不经心,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发生的事件。

待岁月流逝,深夜梦回,夜半亏心。蓦然回首,才知错了,想要改,想要弥补。然而过后方知,悔之晚矣!

不如珍惜当下,不负流年,感恩拥有,学会放下,知足常乐。不要辜负所经历的年华,不要畏惧将来。

给自己定个目标,去争取实现。成长路上会有悲欢离合和一时惘然,错误不能弥补。珍惜时间,让日子过得充实一点,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吃一堑,长一智,让自己在未来少犯错,也算是一种弥补。

人之一生,如白驹过隙,少则几十年,多则不过百年。人如海里一沙之渺然。恍惚间,花开花落数寒暑,不经意间,却已是古稀之年。

人生,原是如此短暂,且珍惜眼前!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