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要说偷换,没有一个地方能百分百避免被偷换清朝宫廷疑案解密。而相对来说,正大光明匾后面恰恰是被偷换概率最低的地方。而且还有进一步的防范措施。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首先要说明,清朝皇帝的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就是秘密建储制度。这有象征意义,因为正大光明四个字是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手书,代表了清朝正统,而正大光明四个字也代表了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这道诏书是要在皇帝临终或者突然死亡时公布的,所以存放的地点必须明确,不能是个谁都找不到的地方。也不能仅有一两个人知道,否则诏书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故而,无论诏书放在哪里,都是众人皆知的,那就都有被替换的可能。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那就要尽量确保在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没法被换掉。正大光明匾是个非常合适的地方。有两点好处:

一、戒备森严

(乾清宫家宴)

正大光明匾在乾清宫,是清朝皇宫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乾清宫在顺治、康熙两朝的皇帝寝宫。虽然雍正以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乾清宫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所在。清朝皇帝每日早朝,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在乾清宫外的乾清门。如遇雨雪或是天气寒冷,还会移入宫内。乾清宫西暖阁更是日常批阅奏折、召见大臣的最常用场所,皇帝只要在宫中,几乎可说每日必到。另外,乾清宫还是皇帝和后宫及皇子们举行家宴的地方。因此,乾清宫的戒备可以说是整个紫禁城最严的地方,侍卫们日夜轮班值守,闲杂人等根本接近不了。自然被偷换的概率要小很多。

二、高

(正大光明匾的高度)

单凭乾清宫戒备森严还不够,因为如果放在某个柜子里,来往打扫的太监宫女还是有机会接触到,到时人这么多根本说不清楚。而正大光明匾就不一样。它高悬于宫殿最高处,无论多少人往来,都够不着,要替换后面的诏书得搬把梯子。试想怎么可能有人能堂而皇之搬把大梯子进入乾清宫而不被拦下来呢?唯一能接触的人大概就是偶尔上去掸灰的小太监了。而他们一样不能轻易换掉诏书,因为诏书外面还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匣子,上锁贴封条。小太监既不可能在梯子上面完成抬匾额取匣子开锁揭封条换诏书再复原的一系列工作,也不可能把一个匣子完全掩人耳目带进宫再拿着上梯子(大小不够藏着袖子里)。所以,高悬的匾额让换诏书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

退一万步说,真的被偷换了,也不是没有防范措施。因为传位诏书有两份。一份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份则是皇帝随身携带。比如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于承德的时候,正大光明匾后面的传位诏书就没找到,后来是嘉庆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找到了皇帝随身带的那份传位诏书(相传道光即位后原本应该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传位诏书又找到了,还是和小太监发现的诏书一样,传位道光),至少这个双保险还是能起到作用的。

光绪皇帝死了一百一十多年了,关于他的死因扑朔迷离,坊间传闻更是离谱,给死因冠以迷信色彩,造成了以讹传讹等怪象。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清德宗载湉,年号光绪,父奕還,祖父道光皇帝。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既是光绪的伯母,又是她的亲外甥。1875年同治帝崩,无子,五岁的光绪即位,在位34年,于1908年11月死。一天后,慈禧也呜乎哀哉西去了。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由于光绪死的突然,又与慈禧死亡前后仅差一天,更主要的是,光绪之前一直被软禁,和慈禧的关系非常僵局,所以光绪之死,留下太多疑团,成为当时,乃至于以后的众多猜测。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当然,从宫中传出的消息是病死。光绪体质孱弱,又被禁足于南海中一小岛,终日在露台上愁思,或躺木床上哀伤,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据史料记载,到后期他已身患多种结核,肝肾阴虚,以至于许多药物不可用,最终器官衰竭而死。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但民间似乎更愿意相信他是被人害死的,并且在光绪死去一百年后,有关部门提取了他的头发进行化验,结果显示他体内砷严重超标,尤其是靠近胃部附近的骨头砷含量高于正常值许多倍。于是,光绪死于中毒一说似乎得到了佐证。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是死于中毒,究竟是谁给他下的毒呢?

清朝宫廷疑案解密,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大概有以下几种传闻:

一,慈禧下毒说。

慈禧密令太监在食物中下毒,光绪食后,鼻翼翕动,腹部隆起,不久死去。

二,袁世凯下毒说。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出卖告密,致使皇帝被囚。光绪曾在日记中写道:老佛爷若是死在我前面,我一定会下令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日记内容被李莲英获悉,并报与慈禧,后又被袁世凯得知。

三,李莲英毒杀。

李莲英深得慈禧宠信,平时狗仗人势,欺凌皇帝。李怕光绪报复,于慈禧死前先下手为强,毒死光绪。

另外还有一些猜测,不再一一详述。

我个人更倾向于光绪属正常死亡,理由是,首先,光绪有病在先,据史料记载,他死前数日已针石无效,咳嗽不止,吃饭两三口即难以下咽,已属不治之症。

其次,慈禧身为他的亲姨妈,纵使对他严苛,甚至虐待他,但只是警告他一下,不至于要他去死。血浓于水,更况慈禧本人已病入膏肓,时日无久了。

至于说李莲英或袁世凯下毒一说,更不可置信。毒杀皇帝是什么罪,他们非常清楚。皇帝的饮食起居,有专人严加照管,无论你做的多小心,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多有后患,所以不能成立。

无论死于何因,光绪帝三十八年的一生,是悲凉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