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是棠棣,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

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在我看来,鸦片战争前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这场战争本身可分为三个阶段。

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 年 6 月懿律抵达中国持续到 1841 年 1 月《穿鼻草约》的缔结。

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林则徐预料到英国人会进攻广州,于是调集了一支约有 60 艘师船的『水师』,以 200 多门新购买的洋炮巩固了虎门炮台, 并用巨型铁索拦截了江面。但英国人却没有进攻广州,他们仅仅 是封锁口岸便向北进发。7 月 2 日,懿律和义律试图在厦门把巴麦尊(时任英国外相)信函送交给中国官员,信使打着白旗却遭到射击,中国人显然不懂打白旗的意思。他们继续北上,7 月 5 日占领了舟山群岛上的定海。7 月 10 日,他们在宁波也无法投送信件,于是封锁了该城,然后继续北驶。8 月 29 日抵达了白河,在那里,直隶总督琦善收下了那封信。

清政府灭亡后叫什么时期,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经历了哪些阶段

到此时为止,皇帝一直完全信任林则徐,他曾鼓励林则徐说 『朕不虑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xi)』。在舟山失陷和从宁波 到吴淞口之间诸口岸被封锁之后,各省大员开始批评林则徐,满族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穆彰阿也非难林则徐的强硬政策。皇帝对林则徐的信心动摇了,而当英国人进抵天津附近的白河从而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时,他对林则徐的信任便崩溃了。

皇帝指责林则徐未能堵塞鸦片之弊却又节外生枝,严厉申饬林则徐:『外而断绝(鸦片)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走私犯),亦不能净。 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 看汝以何词对朕也?』林则徐上呈一份奏章称,中国造船铸炮, 至多不过关税银的十分之一,即不难肃清夷患;对此皇帝批注: 『一片胡言』。由于巴麦尊信函中的抱怨提及林则徐在广州的举动,并要求『从皇帝处获得赔偿和伸冤』,皇帝误以为只需为彼等的冤情昭雪即可平息事态,他于是授权琦善在天津接待懿律(时任英国全权代表和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和义律(驻华商务总监督),摸清楚他们究竟要些什么。

琦善是一位狡猾的政客,也是一名诡计多端的外交家,他很 清楚北京宫廷暗地里对英国海军显示出的实力颇为焦虑。身为京 城所在之直隶省的总督,他负责拱卫北京,但却无防御的手段。 中国的枪炮陈旧落后,那些布置在山海关的大炮还是从明朝继承 而来的;相反,英国人却拥有坚船利炮。由于武器装备上的悬殊, 也由于那些称长江及沿海地区已全被封锁的沮丧消息, 琦善断定,不仅开战毫无道理,而且还必须笼络住这些夷人。

鉴于英国 人抱怨林则徐在广州举止失措, 琦善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似地认 定,英国人或许并非是北上作战,而仅仅是为伸冤昭雪而来。在 他想来,局势无非是义律与林则徐之间的一场官司,等候皇上的 裁决。基于这种判断,琦善友善地接待了义律,并大施恭维之术 告诉义律,皇帝已获悉了英国人的冤情,已派出一名大员赴广州 勘查;英国人最好返回南方,在那里将可确定纠纷的真相并举行 谈判。受谈判及解决之前景的鼓励,懿律和义律于 9 月 15 日离 开了白河,这样,琦善就兵不血刃地将敌人从华北打发走了。 皇 帝对琦善的外交手腕大为赞赏,遂委命他为钦差大臣,而林则徐 则被很不体面地撤职,并发配至新疆伊犁。

英国的官阶序列中也发生了统帅的变化,义律的权势不断上升,直到他于 1840 年 11 月 29 日取代懿律成为首席全权代表, 而懿律则据说患上了『急性重病』。1840 年 12 月后期,义律在广州与琦善谈判时,要求割让香港并获得赔偿,琦善意识到局势比 义律与林则徐之间单纯的官司严峻得多,他虽然持和解的姿态但却不作让步,因为他知道,朝廷是不会同意割让领土的。义律于是进攻穿鼻要塞,并威胁要占领虎门。1841 年 1 月 20 日,他迫 使琦善同意拟订一份《穿鼻草约》,该约规定:(1)割让香港,但 仍由中国政府征收该地商业捐税;(2)赔偿洋银 600 万元;(3)两 国官员直接平等地进行交往;(4)于阴历新年后十天之内,即在 2 月 1 日之前重开广州商务。

琦善没有在草约上加盖他的官印,但同意将上奏皇帝以求陛准。与此同时,他确保了英国人同意撤出定海、归还虎门附近的 要塞,并将贸易限定于广州一地;但是,英国人在草约还未经朝廷批准前就占领了香港。消息传到北京,龙颜大怒,皇帝将琦善撤职并命枷销押解回京,对擅自割让领土并同意赔偿一事进行查 办。朝廷称,琦善被派往广州是去勘查因林则徐举止失措而起的 事态并矫正其过失,因此无权与洋人签订任何协定。他被处以抄 没家产(计有 1,000 万英镑之巨)和斩监候的惩罚,1842 年 5 月改判为流放黑龙江。

英国政府同样对草约的条款不满,认为:赔款太少,不足以 抵偿被收缴鸦片的价值;撤离定海太早;香港主权的割让不完整。 巴麦尊告知女王称,义律没有充分利用他手头的军事力量,而接 受了『最低的』可能条款。

1841 年 4 月 21 日,他严厉斥责义律 说:『你违背并藐视了给你的训令……从你的整个行动看来,你 彷佛从头到尾把我的训令视为废纸……你好像在根据你自己的 幻想, 任意摆布你的国家之利益……你居然同意立即撤出舟 山。……你获得了香港,一座几乎没有一间房屋的荒岛;在我看 来,即使是这个所谓的割让,就其附加的条件而言,并非是该岛 主权的割让(那种割让只能由中国皇帝签字才有效),而只是一种 让我们在那襄居住的许诺而已,就像葡萄牙人在澳门所获得的那 种立足点一样。』

义律胆敢藐视训令一事, 或许可以从以下的事实中得到解 释:他在过去三年中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训令,所以被迫在极其艰 难复杂的局势中自行其是。他已非常习惯于自作主张,以致当他 终于获得特殊的指令时,竟意识不到他必须毫不含糊地执行这些 指令。

义律为自己的立场辩护说,士兵中因痢疾、发烧和腹泻导 致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撤离定海势在必行;在缔结草约后重开 贸易使 20,000 吨积压货物得以清理,其中包括 3,000 磅茶叶, 这将给英国关税带来 300 万英镑的净收入;恢复通商将造成一种 和平的气氛,并将显示英国的宽宏大量。但是,在他的申辩还未 送达伦敦之前,内阁就在 1841 年 4 月 30 日决定将他撤职,并拒 绝接受草约,另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爵士为新的驻华全权代表。

第二阶段 双方政府之否认《穿鼻草约》,宣告了新一阶 段战事的开始。

皇帝任命侄儿奕山为靖逆将军及钦差大臣,统领一支大军对付英国人。在璞鼎查到任之前仍统率英军的义律发动 进攻,于 1841 年 2 月攻取虎门要塞,摧毁了中国人的防御工事,占领了珠江沿岸的所有战略要点,并包围了广州城,大股中国军 队被困在城里。行商和广州知府缴纳洋银 600 万元『赎城费』以 免该城涂炭,义律接受了赎金,以便能腾出手来率部北征,因为 他认为应直接对朝廷施加压力而不应在中国的边缘耗费力量。

1841 年 5 月 27 日达成了第二次停火,条件是:

(1)在一周内向英 国人支付洋银 600 万元;

(2)中国军队在六天内撤至广州城外 60 英里以外地区;

(3)英军撤离虎门;

(4)交换战俘;

(5)搁置香港割让事宜。

在赎城费全部付清后,英军于 1841 年 5 月 31 日开始撤退;此时,由当地士绅组织的一万名愤怒的广州人在三元里发 动了一场突击,令撤退中的英国人大吃一惊,但未对他们造成多 大损伤。 史学家将此事件看作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显现。

第三阶段1841 年 8 月,璞鼎查抵达澳门,义律返回英国, 这标志着第三阶段战事的开始。

璞鼎查已受命绕开广州北上重占定海;占领长江沿岸的一些要地;如有可能,向北推进至白河以 重开谈判,谈判中应要求获取赔款、扩展通商口岸、保证英国臣 民在中国的安全、完全割让香港。这些条款应写入一份正式条约, 由中国皇帝批准,然后送呈英国女王。

璞鼎查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给他的训令,留下一些船只守卫香 港,然后于 1841 年 8 月 21 日出发北驶,率有船舰 10 艘及汽船 4 艘、携火炮 336 门与士兵 2,519 人。8 月 26 日占领厦门,10 月 1 日攻取定海,10 月 13 日克陷宁波。当大为震惊的清廷从各省调 集更多的军队和乡勇时,璞鼎查也在 1842 年春从印度获得了增 援:计有 25 艘战舰携火炮 668 门、14 艘汽船携火炮 56 门、9 艘 救护和给养船、步兵总人数 1 万,此外还有炮兵。

英军运动迅捷, 1842 年 6 月 16 日占领了吴淞,6 月 19 日占领了上海,7 月 21 日 占领了镇江(镇江是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交通枢纽),漕粮 正是从此处运往华北。镇江的失陷令督抚大员大为焦急,他们这 时请求皇帝同意和谈,继续抗战显然是徒劳无益的;此外,清廷 也绝对不能再在汉人面前丢脸,以免汉人被鼓动起来造反。

满族广州将军耆英被委命为钦差大臣,会同乍浦副都统、前任钦差大臣伊里布受朝廷之命开始和谈。璞鼎查拒绝在耆英出示他的『全权委命状』之前开始谈判,他于 8 月 9 日布置战舰作进攻南京之 势。

17 日,耆英和伊里布原则上接受了和平条件,然后经过几天 时间确定细节及翻译成中文,《南京条约》正本于 1842 年 8 月 29 日在『康华丽号』(Conmallis)军舰上签订;条约共有十三款, 要旨如下:

1.赔款 2,100 万洋银银元:1,200 万为军费赔偿, 600 万为 所销鸦 片之赔款, 300 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芙商之债款。

2.废除公行之垄断贸易制度。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 供英国领 事、商人及其家眷通商并居住。

4.割让香港。(条约的中文本委婉地宣称, 因英国商船远路 跋涉来华,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 守所用物料,故大皇帝恩准给予一个地方云云。 )

5.两国官方平等交往。

6.核定关税, 不久后确定。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 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 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双方都谨慎地避免提及鸦片之未来地位问题。中国皇帝在 9 月 15 日痛苦地批准了这项条约,维多利亚女王则在 1842 年 12 月 28 日批准了该约。

1843 年 10 月 8 日签订了《五口通商附黏善后条款》(又称《虎 门条约》),该条款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 4%到 13%之间, 平均为 5%;出口税在 1.5%到 10.75%之间。199 该约还允许英国 领事审判他们自己的臣民(即治外法权);允许英国军舰停泊于五 个通商口岸,以保护贸易并管束水手;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据 此,以后其它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继英国人之后,美国人和法国人接踵而至,而且要求得到同样的条约。不消说,中国人在遭受鸦片战争之败后急于避免新的冲突,他们推论,拒绝这些要求将迫使美国人和法国人寻求在英国保护下开展贸易,那样的话中国人将分辨不出谁是哪国人,因 为他们的外表都很相像,且都说着一样听不懂的语言。

除了这一考虑之外,中国人还担心,(如果拒绝美法的要求)法国人和美国 人将为那些通商特权去感激英国人而不感激中国人。 中国人觉 得,获取美国与法国的善意,将会在日后保护中国免遭这三国串通一气之害,或许还能得它们之助抵御进一步的外来侵犯。

此外, 各国洋人之间夺取利润的争斗可能会导致他们自相冲突,那将非 常有利于中国推行『以夷制夷』的传统政策。由于中国对外贸易 的潜力有限,故究竟是让英国人独占全部的利润还是让其它国家 的人来分一杯羹并无所谓。答应美国人和法国人的要求,将可让 他们去瓜分英国的利润而无害于中国本身, 因为英国人曾扬言 过,他们『无意为英国臣民获取任何垄断性的贸易特权,而应使 这些权利平等地扩及其它任何国家的臣民』,故中国人觉得,没 有任何理由不让法国和美国分享一部分英国之劳苦果实。

鉴于这 些理由,中国决定同意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1844 年 7 月 3 日, 顾盛(Caleb Cushing)代表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拉萼尼 (Theodore de Lagrene)代表法国于 1844 年 10 月 24 日签订了《黄 埔条约》。中美条约明确规定了禁止鸦片贸易、美国获得治外法 权和最惠国待遇、美国有权在五口开设教堂和医院、十二年里进 行修约。中法条约的条款中附加了一项自由传播天主教的规定。

在这些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 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 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中国人爽快地接受 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 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 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同意一项 核定税率便妨碍了日后施行保护性关税。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 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 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 的任务。 同意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理由是,皇帝对远来之人一视 同仁,更实际的考虑则已在前一段作了探讨。

英国、美国和法国相互支持与中国签订的这些条约,构成了 一个条约体系的开端,这个体系将经以后的一些协定得到进一步 的补充和扩展。由于这些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对待谈判达成, 而是在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也由于这些条约侵犯了中国的主 权,因此一直被称为『不平等条约』,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 地位。鸦片战争开创了中国人民受屈辱的一个世纪。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