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信仰的战争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在观看该片之前启示139分钟,我也曾简略的看过几篇评论,本片似乎有两个标签多次被提及—血肉横飞的真实战争场景、略显沉闷的前半程剧情。对于后者,用心看完电影的观众可能大多难以苟同。因为在我看来,前60分钟的“漫长”铺垫,引出的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我们先来看看本片的背景,其中也确实有不少值得深挖的有趣细节。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冲绳岛战役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冲绳岛战役开始于1945年6月。冲绳岛是日本本土的门户。一旦美军占领冲绳,将以此为跳板威胁日本本土,美军的轰炸机也将大大缩短对日本战略轰炸的航程,所以对美日两军来说,冲绳都将是个必争之地。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冲绳岛战役中,日军(包括平民)死亡约18.8万人,损失飞机3400架,损失舰艇20艘。美军为此役也付出惨重代价,有1.3万人死亡,6万多人负伤,损失飞机763架,34艘舰船被击沉,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日军很早就意识到了美军进攻冲绳的可能,于是先后调集三个师团组建第32军驻防冲绳,分别是第9、第24、第62师团。其中第9师团算得上是日军的主力部队,第24师团也被寄予厚望。而62师团,在日军高层看来战力稀松平常,只能担任阵地防御任务,但正是这个不被看好的62师团在钢锯岭战役中让美军吃尽了苦头。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说起62师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据记载, 62师团于1943年5月在中国华北的山西太原组建,主要任务是维护占领区并进行扫荡作战。但是当时在华北腹地维护“治安”并不轻松,因为那里正是八路军游击队最为活跃的地区。作战英勇、神出鬼没的八路军游击队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我觉得,62师团在钢锯岭战役中所采用战术的灵感很有可能来自于被八路军游击队支配的恐惧。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是那种处在劣势情形下,充分利用己方优势对抗强敌的战略,很难说不是在中国战场上积累下的经验。

启示139分钟,如何评价《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如果不是日军部分将领很“灵性”地在战斗中发挥了武士道精神,放弃藏身的战壕、地洞,组织了光荣的“万岁冲锋”,把自己士兵的血肉之躯暴露在美军的优势火力下,估计钢锯岭上又要多出数以千万计美军冤魂。

所以电影中日军将领切腹谢罪的情节是确有其事。

《血战钢锯岭》130分钟的剧情里包含一条明线:主人公道斯参军并在钢锯岭战役中完成“神迹”;一条暗线:道斯对信仰的坚守与检验,其中又穿插着与家人的亲情、与女主人公的爱情。

关于战役

从影片65分钟开始,将士们登录冲绳岛后,战斗就已经逐步铺开了,一车车尸体和血肉模糊的伤兵,先遣部队口中杀不尽、打不退的日本人,全都是笼罩在美军心头的阴云。导演就是要简单直白的告诉你,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接下来要迎接士兵和观众的将会是一个巨大的人肉磨盘,没有人可以真的全身而退。

果然,遭遇战紧随而至。密集的火力覆盖无法消灭臭虫一样躲在战壕和军事掩体里的日军,失去了炮火掩护的美国人只能和小鬼子短兵相接。

满屏喷洒的血浆和残肢断臂;前一秒还并肩作战的战友,下一秒已经成了筛子;每端掉一个碉堡都要垫上无数的尸体和弹药…血淋淋的战斗场面就像不期而至的大雨,让你避无可避,因为这才是战争真正的狰狞面貌。

电影中的日军虽然是敌对方,但却没有被刻意的丑化、矮化。不断卷土重来的日军士兵更像是末日世界里的僵尸军团,不畏死、不惜命,恨不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你一同“玉碎”。也正是这样癫狂嗜血的敌人,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独自救下75名负伤队友的伟大。

关于信仰

信仰显然是导演要探讨的核心。主人公道斯来自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他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坚持以信仰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

他是一个“因良心拒绝参军者”,确又为了国家和荣耀奔赴战场。他善良、勇敢、热爱生活,因拒绝杀戮和父亲的影响而不愿意摸枪。他坚信,靠自己的双手,不但可以救助自己的战友,还可以为他们完成救赎。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矛盾又另类的存在,在军队那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环境里会遭受多么大的冲击。

道斯的信仰受到过两次巨大的考验。

第一次是本该享有的婚假被长官恶意取消,可怜的道斯被关了禁闭,长期被针对和洗脑让道斯有了短暂的动摇。人的价值观很容易被大环境所改变,尤其是所有人都站在你的对立面时。此时的道斯更多的是迷茫,即使不断地祈祷和阅读圣经都无法帮他消弭心中的愤懑。

当未婚妻出现在他面前劝他妥协时,他反复挣扎后只能让步,在军事法庭上承认自己的“罪行”。

所幸,在上庭前的最后一刻,道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选择做无罪辩护。这一刻的道斯其实已经在信仰崩塌的悬崖上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救赎。

父亲的及时出现为道斯暂时消除了危机,让他知道,他的信仰受法律保护,他的坚持并非十恶不赦。

第二次考验是在真正的悬崖边。曾经排斥他的战友们渐渐为他的所作所为所感染,认同了他的存在和坚守,但这一切在炮火下顷刻间灰飞烟灭。面对不断死去的战友,道斯感到无能为力,他一直信奉的“救助&救赎”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他询问上帝What is it you want of me?I don’t understand.I can’t hear you.(你要我怎么做?我不明白。我无法听到你的旨意。)此时的道斯,无论身心都走到了悬崖边上,一旦行将踏错,就会比上一次更加万劫不复。即使能从地狱般的战场中生还,也将是一具行尸走肉。

而此时响起的呼救声就成了指引道斯的“神谕”。他义无反顾地回头,奔向炮火,去验证他的信仰。

所以道斯在拯救战友的日日夜夜,不断祷告着“Help me get one more”。在他看来,他的所作所为是受上帝指引的。犹如有神力加持一般,战斗力几乎为零的道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救出了75名垂死的美军战士,这不得不称为是“神迹”。

当道斯终于走下钢锯岭的悬崖,平安着陆时,士兵们看待他的眼神终于充满了虔诚—他不单单完成了一个“神迹”,他本身就是“神迹”。

现实中的道斯获得了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或许,人们只记住了他在枪林弹雨中完成的壮举,但不容忽视的是,道斯经受的“信仰的战争”其实比现实中的战斗还要凶险万分。

所幸,他胜利了。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