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商山四皓并不是什么奇人异士,他们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壮举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如果不是张良建议吕后把他们四个请出山的话,也许历史上都没有人知道这四位是何许人也。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那么何谓之“商山四皓”呢?商山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陕西省境内,这座山本来没有什么大名气,由于“四皓”而出名。那么又何谓之“四皓”呢?皓,白也——《小尔雅》,后来这个“皓”字后来引申为老年人的白头发和白胡子,也可以用“皓”来代指须发皆白的老年人。“四皓”就应该是四个头发和胡子全部都已经发白的老年人。“商山四皓”就是居住在商山的四位须发已经全白的老年人。这位老年人都是秦汉时期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都是当时的博学之人,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者,在社会上有一定威望。这四个人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他们四人为躲避此祸而隐居到了商山之上。后人也用“商山四皓”来指有名望的隐士。刘邦登基之后曾经请这四位老者出山做官,但是他们几个毅然决然拒绝了刘邦的邀请,依然居住在商山之上。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刘邦晚年政治生活中,最令他头痛的非“夺储风波”莫属。在刘邦的支持下,戚夫人母子对太子之位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嫡长子刘盈性格既不像母亲吕后,也不像父亲刘邦。和刘邦的坚韧不拔以及刚强腹黑不一样,刘盈是一个性格懦弱、仁德宽厚之人。相比较而言,皇三子刘如意则比较像刘邦。刘如意年纪轻轻就表现得非常聪明。刘邦非常喜欢皇三子刘如意,经常表达对如意的喜爱之情。刘邦也经常把刘如意抱在身边,多次表达刘如意“类我”的观点。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戚夫人也深得刘邦喜爱,刘邦由爱生意流露出更换太子的意思。戚夫人做为刘邦最宠爱的妃子,自然知道刘邦的心理,所以戚夫人挑起夺嫡之战。刘邦和戚夫人虽然有意扶刘如意上马,但是他们并不没有做好夺嫡的准备,也没有应对好失败带来的种种危害。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刘邦和戚夫人的意图已经像司马昭的心一样路人皆知。戚夫人已经触及到吕后的底线。面对刘邦和戚夫人的咄咄逼人,吕后知道自己根本无法逃避,只有亮剑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吕后知道自己能依靠是吕家的力量,功臣派的拥护,以及传统的礼法。吕后积极联合各位大臣,只要能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求爷爷告奶奶,哪怕下跪都可以。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刘邦的废立大计,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以后,马上引起了文武大臣的强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人是周昌与叔孙通。文武大臣相争不下的时候,周昌站了出来,勉强说了一句: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非常清楚这不是周昌一个人的想法,而是绝大部分大臣的想法,他可以不顾及周昌的“期期”,他不可以不顾及朝臣的力量。于是刘邦决定暂时推迟废除太子的计划。 刘邦和朝臣辩论的时候,吕后一直躲在后堂偷听,吕后万分感激周昌在朝堂上的行为。吕后和太子遇到了周昌,马上给周昌下跪行礼,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 “微君,太子几废。”

建国后的奇人异士,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后来刘邦再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更换太子,这一次要比上一次愿望更强烈。大臣知道刘邦这一次是想动真格的,他们知道如果这一次自己不誓死力争,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力争的必要了。上一次刘邦想废立太子的时候,周昌结结巴巴来了一个期期不奉诏。这一次反对最激烈的是叔孙通。叔孙通先是用晋国的骊姬、奚齐的故事,胡亥和扶苏的故事,然后又准备以死相逼。让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叔孙通这么有骨气。刘邦虽然表面答应不更立太子,心中依然想着更换太子。

吕后知道虽然有大臣们支持自己和刘盈,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打消刘邦改立太子的念头。吕后被逼的没有办法,她想到了早已经赋闲在家的张良。吕后让兄弟吕泽“劫持”了谋圣张良,逼着张良给他出主意。张良本来不想掺合这件事。张良认为刘邦想换太子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根据自己喜爱换一个继承人,这件事可以征求大臣的意见也可以不征求大臣的意见。在这件事上很明显刘邦不需要任何人为他出谋划策。吕泽还是不依不挠地坚持要张良出主意。最后张良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在张良的建议下,吕后和刘盈以极高的规格,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极大的诚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史书没有记载吕后用什么方法打动商山四皓,我们只知道他们最终走出商山投到太子门下。

又一次宴会中,刘邦看到了四个白头发老头站在刘盈身边。刘邦一打听才知道这四个人是商山四皓,他非常吃惊。刘邦没有想到自己请不来的人,刘盈竟然能够请来。刘邦非常吃惊地说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刘邦这时候才意识到刘盈和吕后的手段,刘邦错误的以为刘盈羽翼已丰。刘邦指着这四个老头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刘邦从此以后彻底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既然这四位老头不是什么绝世奇人,为什么会打消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呢?

刘邦登基以后也曾经想请出商山四皓。但是商山四皓由于忌惮刘邦的“臭嘴”,始终没有给刘邦面子,他们四个死活不出来。刘邦请不出来的人,刘盈却请了出来。加上此前刘邦每次提出废立太子的时候都会受到朝臣们的一致反对。所以刘邦错误地以为刘盈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错误地以为自己动不了刘盈。其实刘盈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张良就是建议请来四个老头帮刘盈壮壮胆。

刘邦这个人虽然出生于草根,而且言行举止也不太符合礼教。但是刘邦却是一个传统思想的坚持维护着,刘邦登基之后就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太子。刘邦还任用叔孙通负责制定相应的礼仪制度。刘邦也非常重视舆论的作用,他当年就依靠舆论的作用成功抹黑了项羽。刘邦此前的帝王无一例外的都是贵族,而刘邦却出身于草根。刘邦非常担心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非常重视舆论的导向。商山四皓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影响力的隐士。这几个隐士其实代表的是当时社会上的舆论导向。刘邦错误的以为社会上的舆论已经倒向刘盈,刘盈的社会影响力已经大到左右社会舆论。

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想法也并非全是商山四皓的功劳。功臣集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功臣集团强烈反对的话,刘盈可能根本撑不到请出商山四皓。耿直的周昌“期期不奉命”,不耿直的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看到了朝堂之上的力量已经拧成一股绳。如果刘邦强行废立太子的话,极有可能会造成朝臣分裂,造成了政局分裂。如果刘邦改立刘如意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大臣和新任太子的离心离德。大臣们已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刘邦不得不掂量一下利弊关系。此时刘邦已经开始倾向于放弃更立太子的想法,只不过商山四皓的出现更加直接促使刘邦放弃这种想法。

刘邦从一个小小亭长一跃成为皇帝,刘邦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觊觎他的江山。刘邦行事的核心宗旨是维护刘家江山。刘邦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一方面固然有喜爱的成分,但我觉得刘邦也有出于稳定江山社稷的考虑。在刘邦看来刘盈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君主,刘如意则是一个相对强势的君主。刘邦觉得刘如意能够保证汉家天下延续不断。但是朝臣们的反应和吕后的反击改变了刘邦的看法。刘邦一方面看到了朝臣的力量,另外一方面看出了吕后和刘盈的实力。刘邦推翻了之前对刘盈的看法,误以为刘盈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力量,认为刘盈和吕后足以保住自己的江山。刘邦同时认为刘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镇住吕后,也认为吕后能够辅佐刘盈保住江山。所以他才会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

我们阅读史料会发现刘邦性格中的摇摆性比较大。刘邦有时候做事雷厉风行,有时候却摇摆不定。当年刘邦想解决韩信的时候一直摇摆在杀与不杀之间。最后反倒是吕后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韩信,刘邦得到消息的表现是“且喜且怜之”。刘邦有如此反应也说明他内心对于韩信的生死依然摇摆不定。刘邦想打击彭越,但是在彭越的生死之间也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在吕后的建议下才下定决心斩杀彭越。其实张良说的非常清楚,刘邦废立太子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结果刘邦就是举棋不定,一直没能废掉刘盈,夺储风波的后继影响还害死了戚夫人母子。后来吕后杀一个皇帝,立一个皇帝完全没有征询大臣的意见,大臣也只能默认。吕后对待皇帝说废就废、说杀就杀,刘邦想把两个儿子换换位置都做不到,这和刘邦的性格有脱不了的关系。

商山四皓出山是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则是刘邦出于维护大汉江山的考虑。刘邦没有考虑清楚就发起夺嫡斗争,最后惨淡收场,直接把戚夫人母子置于刀口之上。对于刘邦来说有些得不偿失,对于戚夫人来说输掉“战争”则要以命相赔。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