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白龙马是西海龙宫三太子小白龙。他变成白龙马驮着唐僧取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就被他的父王——时任西海龙王的敖闰“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小白龙被玉帝“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正在那儿哀嚎呢,正巧,观音菩萨打他跟前路过。观音菩萨一瞅,这龙不错,给取经人当个“脚力”正合适。于是就求玉帝批个条子,把小白龙划给她用;然后又把小白龙送入鹰愁涧,让他跟那儿等着唐僧。接着唐僧骑着唐王李世民给的马,领着孙悟空到了鹰愁涧,小白龙以龙的身份出现,一口吞了唐僧骑的马,再钻入水中。唐僧马没了,坐在水边鼻涕眼泪的一大把,一边哭一边骂孙悟空没本事,把马让妖精给吃了,以后没得骑。孙悟空也是恨恨得不行,想找小白龙PK,唐僧拽着不让,说万一你下水寻他,他再上来吃我怎么办西游记的不解之谜?给孙悟空愁的,打也不是,留也不是。唐僧正抹眼泪抹得起劲呢,观音菩萨派下来的19个天仙到了。其中,金头谒谛就和孙悟空说了,这事儿好办,你师父不是不让你挪窝嘛,那我替你去请观音菩萨吧!最后,观音菩萨来了,把小白龙变成了白龙马——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又将言语吩咐道:“你须用心还了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这下,唐僧也不哭了,凡马变宝马,他偷着乐还来不及呢!所以您看,白龙马的真身,是龙。他变成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变马,不驮唐僧,他有可能就会被玉帝给弄死。所以这马,他得扮一路。而小白龙变人形,其实和他变白马是一样的道理。小白龙变人并不轻松,也是很费劲的事情。这就如同,战士上战场必须披战甲一样。您说小白龙在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变人?等于是在问,战士在休息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战甲脱了,背上炊事兵的那一套掌勺的设备——这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战士休息的时候只想着把沉重的战甲卸下来,而不是再背上炊事兵的大铁锅。就算白龙马想休息,他要“变回”的,也只能是他龙的本尊,而非人形。况且,对于白龙马而言,取经不结束,他就不能休息。所以他为什么要变人呢?

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到底是个啥东西?

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于秦始皇陵的描述,虽然不是很具体,但依然给我们了很多想象空间。秦始皇陵是从他即位之初,也就是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的,一直到秦二世二年才修好,历经39年,规程规模可想而知。

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李斯,共征集了70多万人修建,这在人类工程史上都是一个奇迹。不过,我们从《史记》中能了解的,毕竟是只言片语。比如设置了强弩机关,以防盗墓贼。那么机关的规模有多大?设计有多精巧?

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再比如地宫中灌入了大量的水银,那么,以地宫的规模,需要的水银量是无比巨大的。

西游记的不解之谜,《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什么不在休息的时候变回人型

不过,这些我们都暂且不讨论,说说“人鱼膏”吧。

《史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始皇地宫的照明,不是传说中的夜明珠,而是人鱼膏,也就是人鱼的油。“度不灭者久之”,意思就是使用人鱼油,考虑的是可以长久照明。

也就是说,人鱼膏并不是千年不灭,只不过是比较耐用而已。这一点可以证明,人鱼膏十有八九不是虚构的。

(美人鱼是欧洲的概念)

人鱼膏是不是美人鱼的油?肯定不是,因为“美人鱼”是欧洲人的概念,秦始皇时期不叫这个名字。

中国史料中同时存在两个概念:人鱼和鲛人。

很多人都认为人鱼和鲛人是同一种生物,也就是上半身人下半身鱼。其实并不是,我们先看看关于鲛人的记载。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鲛人其实也是人类,只不过他们在身上刺青,让自己看起来像鱼,所以称之为“鲛人”。

《搜神记》中的记载是:“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人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纺织的习惯。“不废织绩”,作者暗示我们,鲛人也是人类,是住在水里的一个种族,或者一个国家。

那人鱼呢?和鲛人有什么区别?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四只爪子,叫起来声音像婴儿——是不是更像是娃娃鱼?

《史记集解》中更奇怪了。“徐广曰:‘人鱼似人,四脚。’正义广志云:‘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我们可以看出人鱼并不大,“长尺余”,似乎也符合小娃娃鱼的特性。但是,“不堪食”是什么意思?娃娃鱼不能吃吗?肯定不是,所以我们只能理解,也许当时的人们不愿意吃娃娃鱼。

下面更诡异的是,人鱼的脖子上面有“小穿”,气从里面出来——脖子上面有个小孔,人鱼可以用来喷气。这似乎不是娃娃鱼,而是鲸鱼了!

(欧洲人曾经大规模捕鲸获取鲸油)

说鲸鱼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鲸鱼油确实是非常好的燃料。但是,鲸鱼一般都体型巨大,怎么可能是“长尺余”呢?

还有一点,对于鲸鱼,古人是非常了解的。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里明确记载:鲸,海大鱼也。晋朝的《古今注》也有“鲸鱼者,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的记载。《后汉·班固传》有“於是发鲸鱼,铿华钟”。

秦汉时期的人,早已经明确了什么是鲸,那为什么不直接说“鲸鱼膏”?为什么没有任何当时的史料注解“人鱼即是鲸鱼”?

所以,人鱼是鲸鱼的猜测,至少从史料中推论,非常勉强。

古籍当中的人鱼,应该不是鲛人,不是鲸鱼,也不一定是娃娃鱼。也许,还有另一种身体富含脂肪的动物,可以制作“人鱼膏”。只不过现在,已经灭绝了而已。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