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要弄清楚赵匡胤究竟是不是他弟弟赵光义杀的,到底有没有“烛影斧声”这回事,那得看赵光义有没有上位的基础,是不是赵匡胤一死,就轮到赵光义当皇帝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赵光义就没有动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就要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杜太后说起,从那个神奇的“金匮之盟”说起。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换句话说,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金匮之盟”,赵光义就有杀兄上位的动机和可能性。所以弄清楚有没有“金匮之盟”是关键。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烛影斧声)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金匮之盟”与太祖之死的“烛影斧声”同为宋初两大疑案。对这两件事的真假,史学界争论了上千年。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据《宋史》记载:“(开宝九年)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

大人物出生必定天有异象,赵匡胤的继承人到底是谁烛影斧声后赵光义上位,为何疑点重重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某个夜晚,病中的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托付后事,有人远远的望见得烛光下赵光义离席站了起来,好像在躲什么,然后又听见赵匡胤用斧子戳地,同时大声说:"好为之"。四更天的时候,赵匡胤就驾崩了。

(赵匡胤与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生母杜太后病重时,将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召到自己榻边,口授一份遗嘱,让赵普记录。

遗嘱主要是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光义。赵匡胤答应了母亲的要求,这份遗嘱写好后收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如果存在"金匮之盟",那赵光义杀赵匡胤就有理由和因果关系,如果没有,那赵匡胤的死与赵光义就没有必然的利益关系,所以"金匮之盟"是“烛影斧声”存在的前提。

(杜太后)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 显德二年二月,杜太后召太祖与赵普受命。太后问太祖: “汝知所以得天下之原因乎?”太祖答曰: “臣之所以能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德也。”太后曰: “不然,此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如若周朝有年长之君,天下岂为汝所得? 汝百年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是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 “敢不如教诲! ”。太后怕太祖以后反悔,于是对赵普说: “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根据太后的意思,写成誓书,并在纸尾写“臣普书”,装于金匮之中。

其他的宋代文献记载和《宋史》虽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是一样的。

(赵匡胤)

据《建隆遗事》载:某日,太祖率皇弟、皇子、皇侄和公主等宴于杜太后处,酒酣时说: “臣百年后传位于晋王,令晋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太后笑道: “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吾欲万世之下闻一妇人生三天子,不谓天生孝子成吾之志。”令赵光义、廷美拜谢太祖。太祖又道: “吾不知秦王百年后将付何人?”廷美表示愿意传位德昭。于是呼赵普写誓书,普以不擅文辞而推辞并推荐大学士陶谷执笔。《太祖实录》和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金匮之盟”之所以千年来不断遭到质疑,无非是存在以下几个疑问:

(赵匡胤与赵普)

盟约订立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赵光义、廷美、德昭、德芳等文武大臣是否知情?盟约内容所规定是太祖只传位于赵光义,还是要求传位给两位皇弟后再传回太祖之子赵德昭?赵普在“金匮之盟”中起了什么作用?“金匮之盟”是不是伪造的?

建隆二年七月,赵匡胤封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同平章事、晋王。请注意:自五代以来,开封府尹就代表了皇储,北宋历代皇储都担任过开封尹,包拯等人担任的是“权知开封府”,他们是没有资格担任开封尹的。

赵光义将来是太祖的接班人,这在当时应该不是秘密。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三年发生了宋辽高梁河之战。战后赵德昭劝太宗封赏有功将士。

太宗道: “待汝好自为之,赏未晚矣。”赵光义的意思很明显:等到你作了皇帝,再封赏他们也不迟。也就是说,赵光义心中,未必没有将皇位按照"金匮之盟",再传于赵德昭的想法。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芳突然暴亡,很多人认为,赵德芳之死,赵光义脱不了干系。正是"金匮之盟"上有将来赵光义要传位给侄子赵德芳的规定,才导致赵光义逼死了皇侄。

赵德芳死后,赵廷美觉得二哥也不会放过自己,所以“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准备造哥哥的反,事败后被赵光义迁住房州监视软禁至死。

这时赵光义完全铲除了传位于子的障碍。

(赵光义扫平传位威胁)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佑和次子赵元僖应该说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替赵廷美呼冤,要求为叔叔平反,最终一个神秘发疯一个中毒而亡,最后得到皇位的是三皇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光义实现了皇位传于自己这一支的目的。

(宰相赵普)

宋太祖驾崩后两个月,赵光义突然改年号为“太平兴国”。一般先皇去世那一年,不会更改年号,这么迫不及待摆脱太祖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赵光义心里有鬼。

赵光义即位后逼死赵德昭、赵德芳和弟弟赵廷美三人后,又解除了赵匡胤的亲信李继勋、杨信的职务,这两人也很快神秘死去。

朝中支持太祖子孙的势力被铲除,不能不让人怀疑赵光义的动机。

(暗思铲除太祖系继承人)

赵光义在哥哥有儿子在世的情况下,兄终弟继,当时的大臣们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早在宋太祖死去之前,朝中大臣们应该知道了“金匮之盟”这么一回事。

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担任宰相多年,可他却曾因为反对金匮之盟而被罢相。

据《建隆遗事》记载:太祖召普入宫起草誓书,普以平素不善文辞加以推辞,并推荐了翰林学士陶谷执笔。赵普反对兄终弟极,因为赵普是个传统儒家,他一贯主张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赵普很快被罢相。赵光义继位不久,还对侍臣说: “如若赵普还在中书当政,朕也不得此位。”

(赵光义与赵普密谋废除金匮之盟)

赵光义继位后,赵普也许后悔了,转而向赵光义靠拢。

赵光义为了平息舆论,也需要这位老宰相,所以他对赵普说: “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旧十九年非矣。”

于是让赵普重新担任宰相。赵普为了表忠心,对赵光义说: “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赵普这番话,提醒了赵光义,所以后来他坚定了传子的决心。于是有了废弃盟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之事。

“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是历史之谜,根据在下的推测, “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赵光义才会生怕夜长梦多,迫不及待的对哥哥下手,这才有了“烛影斧声”,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

参考文献:

顾宏义、 王禹偁《建隆遗事》考

《宋史 · 宗室传》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