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大清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大清为什么会灭?我只能说不作不死。

我单从封建官僚体制说起,封建社会,官员是选拔任用制。虽然从隋文帝起开科取士,但官员进入官僚队伍后,提拨任用的权力来自上层,而不是人民,个人升迁取决于上司,开国之初,由于最顶端的皇帝比较有为,政治较为清廉,尚能保证贤达之人正常升迁,当权者德位相配。但经二至三代,皇帝及主政大臣稍有昏庸,绝大数人为了升官发财就会唯上媚上,甚至通过向上司行贿谋官谋权,逐渐形成一种“逆淘汰"机制!即小人奴才逐渐得势,混得风生水起,德才兼备的君子反而因为不会溜马拍屁而被堵塞上升之路。久而久之,官僚队伍冗员充斥,小人得志。对上极尽奴才之能,对下欺压人民。这个时候,正义之士不掌权柄,贪官污吏横行,朝纲难振,积重不返,即使改革,也难及根本,变法立宪均不得要领,只有改朝换代一条路,于是武昌那一声枪响,大清帝国轰然倒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清朝灭亡的时间是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清帝溥仪颁布诏书宣布退位,清朝自此灭亡。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要说清朝的灭亡有什么兆头的话,我觉得自咸丰帝开始,大清的皇帝们就子嗣不旺,这应该算一个。我们看一下,咸丰只存活一子载淳,而后面的同治、光绪和溥仪三帝则直接绝后。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不过这些,也不能算作清朝灭亡的必然原因。明武宗朱厚照也死后无子,其堂弟朱厚熜继位后,明朝还是又延续了123年。

其实,在晚清发生过一个往往总会被大家所忽视的事件。正是这个事件的发生,就已经预示着清朝的灭亡会成为必然。它就是同治四年(1865年)蒙古亲王曾格林沁的战死。

曾格林沁1811年出生于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从小过继给他的一个伯父,他的这个伯父是一位蒙古郡王,并且娶了道光帝的姐姐为妻,因此僧格林沁也成了皇亲国戚。其养父死后,他被世袭郡王。

曾格林沁有着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他被派领军剿灭太平天国,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剿灭太平天国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此后的两年,僧格林沁率军征战数百战,所遇太平军均遭全歼,无一漏网,其威名大震海内。咸丰帝因此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咸丰九年(1859年),在天津大沽口他坚决反击英国侵略者的入侵,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重大胜利。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在山东剿灭捻军时被诱入重围。十九日晚,突围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中伤坠马,被捻军张皮绠斩杀在麦田,终年五十五岁。

僧格林沁战死的消息传至北京,清政府上下震惊,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因为,他是清政府中唯一还有着战斗力的嫡系部队。从此之后,清政府只能依靠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汉族军事集团,也为后来袁世凯的拥兵自重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所以说,曾格林沁的死亡是一个分水岭,是清朝走向灭亡的开始。

清代帝王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大清得天下之正”,也就是说大清之取天下,是有史以来最光明正大、顺理成章的。 清代君臣这样解释这个“正”。他们说,曹魏、西晋、唐、宋诸朝,都是原来的臣子趁着混乱从孤儿寡母手中抢得了政权,有偷和骗之嫌,实在称不上光明正大。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至于汉朝和元朝,则是赤裸裸凭头颅和鲜血建立的,比前述诸朝实在硬气得多。“然汉自灭秦,元自灭宋,虽未尝不正,而与鼎革相接。”比如宋朝本来没有过错,元朝强抢,是不是有点不好意思?再比如明太祖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毕竟是元朝的子民,“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大清国灭亡是哪一年,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只有清代皇帝不存在这个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的天下是得之于“流贼”,而非得之于明朝。他们与明朝本是“邻国”,见邻国奴才起来造反杀了主子,出于义愤出兵镇压了奴才,替这家主人报了仇,“明朝天下亡于流贼李自成之手,是强盗劫去家财,赶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于故明但有存恤之德,毫无鼎革之嫌”。所以说起来,别人得天下都是靠抢和,而“我大清”则是因为“见义勇为”而顺理成章地得了这么大一片家业,实在是正”得没法再“正”了。

事实上,明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但实际上是亡于后金之手。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原本属于明朝臣子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与明王朝展开了对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原本属于明朝的东北地区已经慢慢地脱离了明朝的掌控。可以说,后金自建立伊始,目的就是要颠覆明朝政权,自己取而代之。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趁着明朝防务松弛、党争频繁之际,决定对明朝用兵。同年四月,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为名,正式起兵反明,双方在辽东地区展开了大战,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之战”拉开了序幕。

但遗憾的是,在此次战争中,经历过“万历三大征”的明朝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再加上将帅之间推诿扯皮,让努尔哈赤抓住机会,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最终在萨尔浒一带大败明军,取得战争的胜利。

此役过后,明朝元气大伤,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而后金方面,在取得胜利之后,不但使其政权更加稳固,而且夺得可战场的主动权,在以后与明朝的战争中,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萨尔浒之战剧照》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后金军一直想要叩关入侵,目的就是为了颠覆明朝的政权,入住中原。只是这一时期明朝在辽东名将较多,如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再加上毛文龙的牵扯、关宁锦防线的建立,延缓了后金入关的步伐。努尔哈赤虽然一心想要打进来,但奈何有心无力,因为明朝的防线太坚固了。

但遗憾的是,因为袁崇焕与毛文龙的矛盾,在袁崇焕将毛文龙杀了之后,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致志对付明朝。后来又因为崇祯的猜忌多疑,中了努尔哈赤的离间计,杀了对后金抵抗有力的袁崇焕。如此一来,使得后金进攻起明朝更为顺利,后来直到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入住中原。

至于李自成起义,与后金相比,它是后来才起兵的,而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则从一开始就想要颠覆明朝政权,只是李自成起义为后金提供了方便,使得明朝不能专心致志地对付后金。

△《李自成起义》

因为此时的明朝内忧外患,一方面既要对付国内的农民起义,一方面又要对付努尔哈赤的后金。可以这么说,要没有努尔哈赤的起兵造反,很可能就没有国内的农民起义。因为征剿努尔哈赤缺乏军饷,朝廷只能将这些负担加在农民身上,这样一来,造成百姓负担沉重,当百姓生活不下去的时候,除了起义,别无他法。而造成这一切的祸根,就是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动摇了明朝的根基。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明朝并不是亡于李自成,而是亡于后金。

再一个,清朝说他们入住中原只是为了给明朝报仇。那么,既然是为明朝报仇,那他们在入关之后,为什么要对明朝的势力赶尽杀绝呢?尤其是南明的永历、弘光政权,对所有跟明朝有关的势力一个都不放过。

△《清军入关》

更甚的是,到了康熙年间,对75岁的明朝遗老朱慈炯都不放过,对其凌迟处死。再到雍正、乾隆年间,为何要发动大规模的文字狱,焚毁或者大量篡改的关于明朝的书籍?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因为怕,怕人们说他们是乱臣贼子,怕人们不承认他们这个政权。因此,他们要消除所有对他们不利的言论,以证明他们这个江山的合法性。

所以,综上所述,明朝虽然看似灭亡于李自成之手,但实际上是亡于清朝。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