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

历史知识:正史

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

包拯生于公元玖百玖拾玖年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卒于公元壹千零陆拾贰年。字希仁(包希仁),宋朝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合肥)人。

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

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建昌、天长二县及端州。为监察御史,建议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加强边备。

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

授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徙知扬、#、池等州。以权知开封府,开正门,告状者直至堂前,陈述曲直,杜绝吏奸。

台湾大师带人走阴曹地府,包拯在野史,戏曲中经常出现,怎么正史记载很少正史有哪些记载

包拯为政严明,断讼正直,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传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宋朝嘉祐陆年(公元壹千零陆拾壹年),拜枢密副使。病死,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奏议十五卷。

扩列:

历史官职 ·《枢密院》

枢密院官署名。唐永泰中始以宦官为内枢密使,不置司局,无视事之厅。僖宗、昭宗时,杨复恭、西门季玄为枢密使,始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专置官署,扩为东、西(上、下)两院,设枢密使两人及承旨、院吏等,全用宦官,出纳机密诏奏,分割政事堂之权。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废,职归崇政院。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复改崇政院置,职掌与唐略同,协助皇帝决策发令,官员改用士人,以宰相兼枢密使领院事。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废,事归中书。出帝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复置,军国大政皆归之。宋初罢宰相兼掌枢密之制,遂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称“二府”,对掌军政大权。本院专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等政令及出纳机密命令之事,为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初设枢密使、副使,后陆续增置签署院事、同签署院事、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通常使、副使与知院、同知院不并置,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始同时设置。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罢使与副使,置知院事、同知院事各一人。南宋初,命宰相兼知枢密院。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复置枢密使,仍以宰相兼任。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灭后晋,依晋制在汉地设枢密院,掌汉人军政。大同元年(公元947年)设契丹枢密院,统领契丹、渤海、女真等部族军兵,亦主民事、刑狱诉讼、纠察百官等事,亦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称南枢密院,总领汉人之政,掌政治、财赋、军事,地位不如北枢密院。各设枢密使、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知枢密副使事、同知枢密使事、签书枢密院事等官。皇帝亲征时,常设行枢密院,总领兵事。西夏亦置,西夏语音“令泥落”,掌全国军事枢要、边防等,属上司。长官为都枢密使、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枢密位有枢密南益、枢密北座、枢密西摄、枢密东拒、枢密副使、入枢密名。又有枢密都承旨、枢密都招讨使、枢密直学士等职。金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亦置,总领汉军。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改都元帅府,八年复旧名,掌朝廷军机要务。设枢密使、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等官。元世祖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为朝廷军事行政机构,掌军事机要。由皇太子真金兼领枢密使。后枢密使几度再设,皆由皇太子兼领,实为虚衔。定置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佥枢密院事、同佥枢密院事、枢密院判官、参议等官。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为一方一事而设者,则称某处行枢密院。

历史官职 ·《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官名。北魏始置,为礼部之长官,其制不详。西魏初为尚书省十二部尚书之一。隋代设一人,正三品,属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的礼部最高行政长官,掌礼仪、祭祀、宴飨及学校之政令,总判部属各司事。自此地位提高,历代相沿。唐代置一人,正三品。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司礼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春官尚书,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又兼管贡举事。唐中叶以后,诸部尚书多为外官兼官,渐成不治部务之空衔,故本部事务多由侍郎主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不任本职。元丰改制后,始实领礼部事,升为从二品。辽代亦设,为南面官,无实职,多为加官。金代设一员,正三品。元代改属中书省,初设二员,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增一员,领会同馆事,共三员,正三品。明初以废中书省,六部尚书直隶于皇帝,事权提高,升为正二品,额一员。成化、弘治以后,率以翰林儒臣为之,由此登公孤、任辅导者,冠于诸部。清沿明制。初以承政为礼部长官,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承政为尚书。五年,定满、汉各一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复故,九年仍改二品。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满、汉尚书俱定为从一品。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礼部改典礼院,遂废。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