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勤壮阳是真是假,“爱情陷阱”骗局横生,受骗的都是中老年人,到底责任在哪?

这是人老心不老的结果胡维勤壮阳是真是假。老了一身轻松,健身运动身体好,其他爱好玩腻了,加之不少媒体在宣传引导,卖壮阳药的商人推波助浪,老了性生活更有利于长寿,就转向好那一口。年青的时候,也落下遗憾,没有性开放,就缺少了那一口。性开放了,要养家糊口,经济不宽裕,手头紧巴巴的,没敢爽歪歪地补上一口。现在退休了,子女成家立业了,逢年过节还孝尽几个,退休工资年年涨,吃穿又能用多少,手头宽裕活络了,性的欲望自然要大开窍。骗局横生就是最好的佐证,说明好那一口、捞本的老人越来越多。富贵起淫心,饥寒起盗心的古训,一点不假。如果好那一口的人越来越少,记住五十少色的古训,不见色心花、心乱、心迷,不让那些以色骗财,专打老年人主意的女人骗到钱,又何谈骗局横生呢?现在人们出门不带现金,一手机在手,走遍天下,又在何处见偷钱的扒手呢!鸡蛋有缝,苍蝇能不乘缝而入吧?一切责任归咎自己。

本来,人老了,阅历丰富,既见了不少猪毛,也吃不少猪肉,判断是非和识破陷阱的能力还是很强。性欲旺的老人,绝不是人老眼花,糊涂不清,但为什么上当受骗,陷入“爱情陷阱”,终归是色迷心窍,既想得到性的满足,又想人家专心致志的服侍自己,成为免费“保姆”,尽想好事,反成了自己的软肋,被有姿色的中年妇女所利用。中年女妇也是经验老道,不是省油的灯,既然老男人有软肋,骗你钱财还不是小菜一碟。老男人还不死色心,骗了一次又一次。这也是后人怕老人再婚的根本原因。真是安心找个知根知底,人品不错,相互扶持的老伴,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后人就不会反对的。最怕是找个别有用心的中年妇女结婚了,被色折腾不了几下,乱吃壮阳药,早早地送了命,名正言顺分钱财和房子。

女人迷奸男子,在国内虽然不能构成强奸罪,但能够以猥亵罪定罪量刑。所以,虽然女人迷奸男人不会得到应有惩罚,但也不至于能逍遥法外。

胡维勤壮阳是真是假,“爱情陷阱”骗局横生,受骗的都是中老年人,到底责任在哪?

胡维勤壮阳是真是假,“爱情陷阱”骗局横生,受骗的都是中老年人,到底责任在哪?

先说一个真实案件,当年我在法院刑庭实习时,曾经亲眼见到过这样一起真实案件。一名二十八岁的少妇,某天晚上和闺蜜聚会时,突然提起自己侄儿长得是一表人才、帅气逼人,尤其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浑身散发出迷人的荷尔蒙。两名闺蜜顿时兴趣大发,竟然提出能不能迷奸侄儿的荒唐念头。没想到,该女子当即表示同意,并说出压抑已久的真实想法:“我早就想和他云雨了。”

三名女子一拍即合后,就找个借口约侄儿吃饭,并偷偷在他的饮料里加入催情药。等药效发作以后,三名女子便把侄儿掳到其中一人家中,然后轮流和他共赴巫山云雨。他们几人纵情欢乐几小时后,其中一名女子正在进行第三轮时,侄儿突然因纵欲过度而昏厥过去。于是,三名女子慌张不已,手忙脚乱地把侄儿送往医院里。经过治疗,侄儿虽然保住一条命,但已经永久性丧失了性功能。

最后,侄儿父母实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怒不可遏地到公安机关报案。最后,经法院认定,虽然三女子迷奸侄儿,但我国强奸罪仅限于男性强奸女性,所以不能以强奸罪对她们定罪量刑。但是,强奸行为能够定性为一种严重的猥亵行为,并且猥亵罪包括了女性猥亵男性。因此,对三女子可以以强制猥亵罪定罪量刑。

最终,法院判决三女子构成强制猥亵罪,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我身边有两例,都非常高效,几乎是无解。

一、一朋友競競业业做了十多年传统行业,小争了一千多万元,后面一个要好朋友邀请他成立一个特种仓储(花炮仓库)公司,经调研考查,快的话三、五年就回本,总投资大约是4千万元左右,我朋友投了1200万元,占公司30%股份,不参与公司管理。他朋友(骗子)承诺投入3000万元(实际投入是以公司名义贷的款),担任法定代表人,占70%股份。中间过程就不说了,三年后,结果是骗子在外借贷了上亿元,且一分沒有用在公司运营上,我朋友投入1200万元,一分红未分到,还被列为被执行人。骗子家的亲戚都是当地的公务员,财产早合法转移。因为我朋友在成立公司时,已授权骗子全权处理公司事务,所以没有任何办法维权。

二、一朋友前些年做生意挣了些钱,遇到了一个法院系统正处级干部A,A的老婆B开了一个保健品公司奇葩健康公司,经过A的花言巧语,我朋友计划与B成立了一个代理销售公司冤大头公司,经分工,奇葩公司负责生产,冤大头公司负责销售,成立冤大头公司时,因为身份等原因,先让我朋友把冤大头公司成立起来,再与奇葩健康公司签有巨额任务的销售合同(A说为了好融资),同时与B签订入股合同。在运营过程中,B迟迟找理由,没有实际履行办理工商登记手续,不久,B也把奇葩健康公司的股份转让给别人。这样,拖拖拉拉一年后,奇葩健康公司直接起诉冤大头公司未完成销售任务,冻结了冤大头公司和股东个人的全部资产,又经过一年的时间,法院判决冤大头公司赔偿奇葩公司大几百万元,直接造成我朋友事业严重受阻,且损失近千万元。这个判决书,行内人都说是“奇葩判决”。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