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寒治尪汤,脾肾阳虚的人该如何调理?

炎炎夏日喝一杯冰啤酒或者打完球后来一瓶冰冻脉动是不是感觉很爽补肾祛寒治尪汤?殊不知在这清爽一阵之后,对人体的阳气有着非常大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肾阳虚的现象。

脾胃是在阳气的作用下才能正常工作运转,如果吃凉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冰、雪糕、冰淇淋等寒凉之品,就会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而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为什么脾阳收到损伤后会导致肾阳虚呢?这里面有一个中医的五行理论在其中,脾在五行里属于土,肾在五行里属于水,二者存在相克的关系,也就是说土克水也就是脾克肾。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有问题就会引起另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所以说当脾胃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肾中阳气的亏虚。

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面色晄白,腹中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

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

5.脉沉细无力等表现。

在生活保健方面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忌食寒凉,可以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韭菜、辣椒、肉桂等。如果自身症状较重,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肾之阳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肾阴亏虚和外感风寒的患者应该禁忌服用,否则会加重症状。

指导专家:李梅,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1年,擅长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断、中药与针灸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名萎缩性关节炎。它不仅侵犯关节、肌肉、肌腱,而且可累及全身的各个脏器,甚至使人致残,因此是一种危险病种。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包括遗传因素、性激素和感染因素等。在其发病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学的“尪痹”、“热痹”、“风湿热痹”、“历节风”等较相似,同样属于“痹证”范畴。具体类型又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风热型、痰瘀型和肝肾阴虚型等。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4%,其中75%以上的患者是女性,女性患者中又以30~ 40岁和45~ 55岁为两组高峰患病期。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约占8%,有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副鼻窦炎和感冒的患者约占50%,饮食习惯不良或患有某种消化道疾病者约占40%。

一般患者很容易将此病与骨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这是致使此病久久不能治愈的一大原因。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它们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检查验证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只是传统医学将它们都归为“痹证”之列罢了。

一、主要表现

(1)类风湿性关节炎最重要的早期表现是晨僵,而且有别于骨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的晨僵。其特点是:起床后感到某些关节发紧,僵硬,但不痛。90%以上的病人病变发生在手腕关节,尤其以近端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为重,常常从第2、3、4掌指关节开始出现,必须活动15分钟或更长时间后才能顺利完成刷牙、拧毛巾等动作,直到1小时后关节才能舒展。还有一些人常在坐或卧一两个小时后感受到关节僵硬,因为常发生在午后,故又称为“午后僵硬感”。

必须明确的是,正常成人和一些骨性关节炎病人也会出现某种关节晨僵或午后僵硬,但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且程度较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晨僵或“午后僵硬感”有明显的区别。

(2)对称性关节肿胀可达1个月以上。

(3)发病10年后,约有60%的病人会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还可出现发热、乏力、类风湿结节、胸膜炎或心肌炎等。

二、检查验证

(1)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大。

(2)持续4~ 6周以上的对称性关节肿大,且多集中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关节上。

(3)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4)类风湿因子呈阳性,滴定度大于1∶32。

(5)手部X光片有典型的囊性骨侵蚀,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并有明确的骨质疏松存在。

三、服药治疗

(一)非处方药选

西药

(1)阿司匹林片 成人每次0.3~ 0.6克,若症状不缓解,可间隔4~ 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2克。本品具有解热镇痛之功效,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等。

(2)布洛芬片 成人1次0.2克,若症状不缓解,可间隔4~ 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0.8克。其功效与用途同阿司匹林。

(3)萘普生片(消痛灵,甲氧萘丙酸) 成人首次服用250毫克,以后逐渐调整到每日500~ 750毫克,分2次服用。连续用药不得超过5天。症状未能缓解者,可咨询医师或药师。本品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之功效,可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疼痛特别是各类骨科疼痛症。对本品过敏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服药期饮酒或与其他镇痛药同用时,有溃疡发作之危险。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贝诺酯(扑炎痛) 成人每次0.5~ 1毫克,日服3次。本品是一新型抗炎、镇痛、解热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2)双氯芬酸(双氯灭痛,双氯高灭酸钠)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3次,饭后服用。本品是一种新型强效消炎、镇痛、解热及抗风湿、类风湿药物。

(3)芬布芬片、胶囊(联苯丁酮酸) 成人每日600~ 900毫克,分1~ 2次服用,建议多数患者于早晚各服450毫克。本品具有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适宜各类关节炎包括急性痛风者服用。14岁以下儿童忌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4)吲哚美辛(消炎痛)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2~ 3次,必要时可增至100~ 150毫克/日,分3~ 4次服用。饭时或饭后服用。本品具有明显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由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老年、肾功能损害、出血性疾病、癫痫、精神病患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溃疡及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5)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吡氧噻嗪) 成人每次20毫克,日服1次。本品具有镇痛、抗炎及解热作用,还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注意长期服用后可能引起胃溃疡及大出血。

(6)金诺芬(醋硫葡金) 成人每日6毫克,日服1次或分2次服用。本品不仅有消炎镇痛之功效,而且能阻滞关节炎的发展,缓解症状,减少类风湿因子,恢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尤其可减少晨僵的时间,减少触痛,消除肿胀,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而且耐受性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良药。

(7)青霉胺(D-盐酸青霉胺) 遵医嘱服用。(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二线用药)

(8)磷酸氯喹(氯喹,磷酸氯化喹啉) 遵医嘱服用。

(9)硫唑嘌呤(依木兰) 成人始服量为每日50毫克,2周后增至每日100~ 150毫克。本品主要用做免疫抑制剂,肝功能不良者及孕妇忌服。(三线用药)

(10)醋酸泼尼松(强的松,去氢可的松) 成人每次应少于10毫克,日服5~ 60毫克,剂量及疗程应遵医嘱。本品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适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用。冠心病、胃溃疡、肾功能不全、虚脱及休克病人禁用。

2.中成药

(1)雷公藤多甙片 按体重每千克每日1~ 1.5毫克,分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可抑制细胞免疫和液体免疫中的功能亢进,影响反馈机制,从而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多种类型的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严重心、肾、肝等器质性病变的老年患者慎服,孕妇忌服。

(2)昆明山海棠片 成人每次2~ 3片,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炎镇痛、降低体温、使血沉下降、血液活化、白细胞上升等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使软组织肿胀、骨质脱钙、关节间隙狭窄等痹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追风液 成人每次20~ 30毫升,日服2~ 3次,10~ 15天为1疗程。本品具有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之功效,对有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显著疗效。

(4)益肾蠲痹丸 成人每次8~ 12克,日服3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有关节发热、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关节僵硬、畸形等症状的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炎、消肿、镇痛、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减轻滑膜组织炎症,修复软骨细胞,对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孕妇禁服。

(5)舒筋活血丸 成人每次1~ 2丸(每丸重6克),日服2~ 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本品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也有很好的镇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主治瘀血性质的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痹痛。孕妇忌服。

(6)疏风定痛丸 成人每次1片,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强壮筋骨之作用。主治有关节肌肉疼痛、肢体沉重、四肢麻木、腰膝酸软、屈伸不利、遇寒加重等症状的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

(7)寒热痹冲剂、胶囊 冲剂:成人每次1~ 2袋,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胶囊:成人每次6粒,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温经除湿,散风清热,凉血通络,寒热并用之功效,主治有肌肤肿痛、触之发热、喜暖怕寒,或肌肤关节肿痛、触之不热但自觉有热,苔黄或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数,全身热象不明显等症状的寒热错杂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孕妇忌用。

(8)湿热痹冲剂、片剂 冲剂:成人每次1~ 2袋,日服2~ 3次,温开水冲服;片剂:成人每次6粒,日服3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疏风清热、利湿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该药药性平稳,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对降低血沉、抗“O”及类风湿因子转阴均有明显作用。对有肌肉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近、关节屈伸不利、甚至步履艰难、不能活动、伴有发热、口渴、烦闷、舌苔黄燥或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的各种痹证(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确切疗效。

(9)寒湿痹冲剂 成人每次10~ 20克,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强壮筋骨之作用,适宜有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等症状的各种寒湿阻络型痹证(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

(10)瘀血痹冲剂、胶囊 冲剂:成人每次1~ 2袋,日服2~ 3次;胶囊:成人每次6颗,日服2~ 3次。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有肌肉关节刺痛性剧烈疼痛,或痛处不定,拒按,或局部肿胀,有硬结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等症状的各类痹证(含类风湿关节炎)。

(三)中草药处方药选

【药方1】蜈蚣粉1克(冲服),甘草6克,细辛(先煎)8克,麻黄10克,桃仁、桂枝、制川乌(先煎2小时)各12克,赤芍、牛膝各15克,乌梢蛇、寻骨风各30克,黄芪40克。

【适应证】寒湿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肿痛剧烈,痛处此起彼伏,或屈伸不利,遇风、冷疼痛更甚,得热、熨则疼痛暂安;伴胃纳差,易泄泻,小便清长,血沉增高。苔白腻,舌淡,脉濡或脉细。

【制用法】水煎2次,每次水煎的时间可略长一些,将两次煎液混匀后分早晚服用,每日1剂。待病情稳定后可配合药酒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及孕妇慎服。

【药方2】干姜、北细辛(先煎)各3克,桂枝4克,地龙8克,防风、防己、黄芪、麻黄、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炒桑枝15克。

【适应证】寒湿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高血压、肾病患者及孕妇慎服。

【药方3】羚羊角5克,雷公藤10克,桑枝、防风、地龙各12克,生地、丹皮、钩藤、黄柏、防己、地骨皮、土茯苓各15克,黄芪、青蒿各30克。

【适应证】风热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呈游走性肿痛,有活动障碍,压痛明显,日轻夜重;发热,喜冷,咽痛口干。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血沉明显升高。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成人每次50毫升。有心、肾、肝等脏器病变及对本药过敏者及孕妇忌服。

【药方4】生姜、生甘草各3克,桂枝、麻黄各5克,赤芍、防风各10克,连翘、羌活各15克,赤小豆、忍冬草各30克。

【适应证】风热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成人每次50毫升。患有各种严重慢性病者慎服。

【药方5】细辛(先煎)3克,党参、肉桂、川芎各9克,当归、云茯苓各10克,独活、秦艽、杜仲、防风、川牛膝各12克,炒白芍、薏苡仁各20克,桑寄生25克。

【适应证】风寒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至如针扎锥刺,麻木沉重,行步困难,阴雨天加重,遇热则缓。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般服12~ 15剂。高血压、肾病患者及孕妇慎服。

【药方6】甘草10克,知母、桂枝、苍术、黄柏、防风、川牛膝、威灵仙各12克,白芍、海风藤各15克,薏苡仁20克。

【适应证】湿热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肿胀,低热,口干苦,胸闷,纳差,腹胀,血沉增高。舌红,苔腻或厚腻,脉滑数或濡数。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一般服10~ 12剂。孕妇忌服。

【药方7】甘草6克,细辛8克(先煎),蝉蜕、知母各12克,麦冬、羌活、僵蚕各15克,秦艽、生地、地龙、海风藤各20克,桑枝、乌梢蛇、忍冬草各30克,生石膏50克(先煎)。

【适应证】湿热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时间可略长一些,每天1剂,分2次服用,成人每次50毫升。高血压、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8】黄柏、防己各10克,连翘、焦山栀各15克,牛膝、蚕砂各20克,滑石、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

【适应证】湿热邪郁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发热,恶风,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则舒,活动受阻,活动后有所好转,晨起僵硬;可兼有口渴或渴而不欲饮,烦闷不安,大便不爽。苔腻或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数。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并常伴感染。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肾病患者慎服,孕妇忌服。

【药方9】桂枝、甘草各10克,白术、知母各15克,鸡血藤30克,石膏60克。关节红肿明显者,加赤芍、生地、牡丹皮各15克。

【适应证】湿热邪郁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药方10】甘草5克,当归、枳壳、川芎、桃仁、地龙、香附、红花、没药、羌活、秦艽、五灵脂、制半夏各10克,牛膝30克。

【适应证】痰瘀痹阻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肿痛且有变形,活动时痛增,痛处不移,屈伸受限,肌肤紫黑,肢体麻木,皮下可有结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数。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孕妇忌服。

【药方11】枳壳、甘草各10克,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牛膝、刺南星、鸡血藤各15克,生地20克。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元胡40克;关节肿胀冷痛并且有寒象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

【适应证】痰瘀痹阻型尪痹证(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次煎液混匀后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孕妇忌服;药用草乌,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12】地龙、香附各6克,牛膝、当归、没药、生草乌各9克,红花、秦艽各12克。

【适应证】气血瘀滞型尪痹证(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候是病程较长,肢体关节疼痛酸楚,肌肤麻木,上肢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下肢关节疼痛固定,关节稍有肿大,活动有障碍。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孕妇忌服;药用草乌,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13】当归、骨碎补、补骨脂各15克,熟地20克,茯苓、元胡、白芍、黄芪、狗脊、鸡血藤、薏苡仁各30克。关节疼痛明显者,加青风藤30克,延胡索60克;关节局部有热象者,加忍冬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

【适应证】肝肾阴虚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四肢关节尤其是手掌和足趾关节疼痛、肿大,屈伸明显不利,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头昏心悸,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多尿。舌淡,脉沉细。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14】制没药、制乳香各6克,桂枝6~ 9克,红花、独活、羌活、穿山甲各9克,知母、炙虎骨(或用豹骨、鼠骨、熊骨替代)(另煎兑入)、酒黄柏(在酒中浸泡3小时以上)各12克,地骨皮10~ 15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 15克,川断、骨碎补各15~ 18克,生地15~ 25克,桑寄生20~ 30克,桑枝、威灵仙各30克。有低热或午后体温高、五心烦闷者,加秦艽20~ 30克;关节、筋骨病重者,加蚕砂10~ 15克,海桐皮15克;晨僵明显或关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加土鳖虫9克,白木瓜10克,白僵蚕10~ 12克,生薏苡米30克;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9~ 12克;下肢病重者,加牛膝、泽兰各10~ 15克;受凉后痛增者,加草乌3~ 6克,皂角刺6~ 9克;关节肿痛轻度发红、扪之局部略热者,加皂角刺、白芷各6~ 9克,连翘10~ 15克;瘀血明显者,加桃仁10克,赤芍15克,白芍、地骨皮各若干,另加中成药活血止痛散1克(1日2次,装胶囊随汤药冲服);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3~ 6克,桃仁10克;口渴思冷饮者,加生石膏30克。

【适应证】肾虚标热型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肿痛,不怕冷,夜间喜欢把病肢放到被外,但时间过长后又会加重疼痛,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肿,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迟弱。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次煎液相混后,分早晚服用,每天1剂。方中“桂枝6~ 9克”,是指开始煎第1剂药时桂枝的用量为6克,第2剂时用量为7克,第3剂时用量为8克,以后每剂的用量为9克,以此类推。需服用4~ 6周才能见效,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孕妇慎服;药用草乌,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15】细辛(先煎)6克,甲珠、生草乌各8克,麻黄、干姜、全虫各10克,生川乌12克,桂枝、木防己、牛膝各14克,当归、威灵仙各24克,黄芪60克。

【适应证】顽固性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疼痛,夜间尤甚,延及肩、髋关节,手指关节变粗,四肢活动受限。脉沉细弱,舌紫干无苔,呈慢性病容。

【制用法】水煎半小时,分早晚2次服用,服后口嚼几片生姜。每天1剂,连服2剂为1个疗程,如有效,可每隔数日再服1个疗程。孕妇忌服,患有各种严重慢性病者慎服。

【药方16】干姜5克,白芍、陈皮、锁阳各10克,黄柏、龟板、知母各15克,熟地30克。气血不足明显者,加当归15克,黄芪90克;关节僵硬强直者,加穿山甲15克;舌暗、脉涩等瘀血症状者,加莪术30克;偏寒者,加肉桂10克,桂枝15克;偏热者,将知母增加15克,另加忍冬藤30克;肝肾两虚明显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

【适应证】晚期尪痹证(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关节疼痛程度较早、中期要轻,关节仍僵硬强直,肢体麻木,皮下有结节,手指关节逐渐发生扣眼样畸形或伸鹅颈样畸形,腕关节畸形强直,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并屈曲,足下垂,拇指外翻,全身消瘦,面色少华,腰膝酸软,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舌淡,脉沉细。

【制用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孕妇慎服。

【药方17】川芎、甘草、制川乌、制草乌各40克,防风、穿山甲、薏苡仁各50克,全蝎、羌活、海马、威灵仙各60克,黄芪、白术、当归各90克。

【适应证】尪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候是以感受风寒湿为诱因,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肿胀、变形、晨僵及功能障碍,血沉超过30毫米/时,抗“O”超过500单位,类风湿因子呈阳性。X光片提示关节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缺损及关节腔变窄。

【制用法】将药焙干,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开水送服,每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最长可服4个疗程。肾病患者慎服。

四、其他治疗

1.穿刺疗法

对患处穿刺抽液并注入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25毫克,每2周1次,共2~ 3次,不可长期使用。

2.药浴疗法

用肉桂、干姜各10克,附子、三棱、莪术、五灵脂各15克,透骨草25克,豨莶草100克,水煎后每日用此药水洗浴浸泡双足45分钟。

3.热熨疗法

将中药细辛、桂枝、草乌、川乌各15克,黄松节、透骨草各60克煎液,每日煎 3次(取药液500~ 1 000毫升)。用此药水每日在患处热熨,成人每次20分钟,每剂可连用3次,用时加热。

4.牵引、固定疗法

牵引皮肤或用夹板固定关节,以减轻疼痛。

5.手术疗法

可根据具体情况,做滑膜切除术、关节清理术、软组织松解术、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6.搽贴疗法

用红花油、麝香风湿油等搽抹患处,也可用金不换软膏、追风膏或麝香膏等敷贴患处。

7.熏洗疗法

将川乌、草乌各20克,川芎、木瓜各30克,加水2 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按上法再煎2次,将3次药液趁热熏洗患处30分钟,洗后避风2小时。药液加热后仍可续用。

此外还有针刺疗法、离子导入疗法、拔火罐疗法等。

五、饮食宜忌

(1)可参照“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宜忌范围选择食品,寒湿型与热湿型患者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饮食不要偏凉,夏季要少食冷饮,尤其是要注意补充含铜元素多的食品。

(2)平时要注意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多进食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粳米、糯米、荞麦、大麦、玉米、芝麻、薏苡仁、猪肉、鸡蛋、牛肉、狗肉、猪蹄、鲤鱼、鲫鱼、乌鱼、鳗鱼、鳝鱼、樱桃、荔枝、金橘、橙子、椰子、葡萄、蔗糖、柠檬、苹果、各种绿叶蔬菜和豆腐等。

(3)在不违背寒病热食和热病寒食的前提下,可多吃一些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的食物,如各种食用菌中的香蕈、草菇、平菇、蘑菇、灵芝、茯苓和蜂蜜等。

(4)可少量饮酒,但要忌食辛辣、油腻和海鲜发物,不能贪杯或吸烟。

六、专家提醒

(1)本病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并配合以理疗、体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对控制病情有益。

(2)在发热及关节明显肿胀时,应卧床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后可适当活动,如穿脱衣服、收拾床铺、上下楼梯、散步、编织、种植花木等。应采用适当休息并减轻工作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治疗效果,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等。

(3)避免受寒、淋雨、受潮,关节处注意保暖,不穿湿鞋、湿袜等。劳动或运动后应及时更换湿衣服。垫褥、被子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