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问 | 韩语言学家吴秀卿:戏剧表演如何搭建韩中人文交流之桥?

物品问 | 韩语言学家吴秀卿:戏剧表演如何搭建韩中人文交流之桥? 中国新闻社韩国首尔6月28日电 题:戏剧表演如何搭建韩中人文交流之桥?

——采访韩语言学家、韩中戏剧表演沟通交流研究会名誉主席吴秀卿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刘艳

2022年4月,“第五届中国戏曲诵读表演”在首尔举办,期间共发布独幕剧合辑《红马&拥挤》《曹操与杨修》《茶馆》等我国出色戏剧特点,由韩语言学家和艺术大师将中国戏曲再次诠释,以“诵读”的方式搬上演出舞台。

做为中国戏曲诵读表演新项目发起者和《茶馆》韩文版译员,韩语言学家、韩中戏剧表演沟通交流研究会名誉主席、韩国汉阳大学历史系专家教授吴秀卿前不久接纳中国新闻社“物品问”独家专访,叙述戏剧表演沟通交流怎样推动中国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互鉴,构建中国韩国群众相互信任的公路桥梁。

现将访谈实录引言如下所示: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请问您为什么挑选中国戏曲做为研究领域?

吴秀卿:我读高中时进行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上大学后,我原本学的是法语,但学了中文,读过中国古典文学著作,太有趣了!就选择了我国文学专业,再加上我很喜欢戏剧表演,参加过高校戏剧社,因此分外关注中国戏曲这门课,最终,论文都是选择了关汉卿的《窦娥冤》科学研究,此后我刚开始挑选中国戏曲做为我的专业。

进到中国戏曲的世界以后,我发现了其比我想象的世界更广、更加深入、更有趣,以后我一直在中国戏曲范围之内开展科学研究。中国戏曲从人民的生活提升到文学类层级,再到舞台上的造型艺术层级,形成了既可以互动交流,又可以推进发展趋势的趣味状况。究竟中国如何产生这般繁杂而丰富多彩的电视剧全球呢?我就想钻入,这让我一直有能源去我国调查,看一看本地人怎样写作和演出中国戏曲。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1年,从韩国首尔来看,坐船到威海市,通过北京飞到福州,再坐大巴到泉州市,花了几日时间去开南戏暨目连戏大会。从那时候逐渐开始,我跟我国戏剧界的老师们保持联络,她们很慷慨大方地帮助我,我就尽我最大的努力作出些成效。她们中许多教师早已去世,但她们给与了我如今主题活动的前提与深情的适用能量。

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您这些年致力于在首尔推荐中国戏曲的原因是什么?

吴秀卿:韩国传统社会发展里戏剧表演很不比较发达,尽管在民俗,大家日常生活也是有歌曲、民族舞蹈和假面戏等主题活动,有《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等盘索里(又被称为“板贝姆”),但当做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发展趋势成单独的中国戏曲文类及演出表演管理体系,韩确实是缺乏的。近代以来接纳西方戏剧,才有戏剧表演的定义。

2022-06-29

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