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初入职场,几乎都不是哪一代人的事

“整治”初入职场,几乎都不是哪一代人的事 “整治”初入职场,几乎都不是哪一代人的事

我就是70后,年轻的时候,还不流行“几零后”的观点,因此不怎么会听见“70后如何如何”的点评。可是,在父母眼中,我们这一代人是“吃不了苦”的。我母亲专业为我做了“抚今追昔”饭——有点咸,有点儿苦,颗粒物不光滑的“棒子面”窝头,在我咬了一小口就放弃了以后,妈妈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我,那一个神情叫“看着我说的没错吧”。

进到初入职场时,爸爸妈妈对于我最经常叨唠的便是,提前去公司办公室打扫打扫卫生打开水,勤劳点才讨人喜欢。我就当然如果是这样做,没有一点“为何”“为何”的想法,好像,维护保养职场环境里的秩序感是纯天然本份。

上一辈并没有经历的事情,就经验不足能够教给了。上世纪90时代已慢慢社会化了,和爸爸妈妈那类一辈子进一个单位,进了企业就轮耕的情况有较大不一样。那时的企业,用工很不规范,媲美现在的“纹眉”,有编写的是“永久性式”,签合同的算“纹绣”。单位有一定的用人权,因此,合同还分为企业签与单位签二种。这种区别不但影响到工资待遇,乃至决定了他人看你的眼神。精英团队去顾客那里谈合作,逐个详细介绍一遍,站在队尾,像一个小萌新,有一种“我还在,又不完全在”的假象。企业发节日褔利,都是按级别派发的。有时候如我那样真实身份的人能领取半份,有时候则完全没有,但搬家具负荷率时却又不按此区划了。年终聚餐,我就是被安排值勤,或是能在酒席上面有一个坐位,则好似摸彩。

我终于确定去另一家企业面试。在招聘面试以前,承担面试的人把他们的个人简历散落一地,他连一个斜睨的目光都欠奉,手指头傲慢地当在钢琴键上弹跳一般地花式点向应聘者:“你来拾起来。”我马上站起来,扭头就走。

我有一个同年龄好朋友,笑起来热情似火。有一阵子,她的私生活被单位同事四下散播讨论,领导干部却找她交谈,让她留意危害。她一字一句地回应:“这是我的私事,假如下一次我再听见有谁讨论,无论这是谁,一巴掌扇过去了,领导干部也一样!”

我做的第一起举报报导,便是一名40岁的工人由于超时加班而举报加工厂。我都帮过一位朋友和她的企业打劳动官司,获胜诉讼后又上法院,没什么法律法规工作经验的我,言之凿凿地跟另一方刑事辩护律师辩长论短。自然,纠纷案获胜不是因为我的辩论技巧,反而是劳动合同法的支持和法院的公平。

大家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怼”,不知道什么叫“诉讼侠”,都没有社交网络能够调侃,没有手机,并没有互联网技术,自然也算不上随拍顺手录。唯一存留的,仅有记忆力。

2022-07-01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