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节令与节日相逢,欢爱与追悼相伴

清明节:节令与节日相逢,欢爱与追悼相伴 “清明时节雨陆续,行人欲断魂。借问酒楼哪里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到清明节,这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想来会产生在很多人的脑子里。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大街上路人面带苦相,神情悲伤,往前走的作家被降水沾湿了衣裳,又即景生情,心存喝酒分忧之意。遇牧童引路,酒楼便在桃花最深处。这首诗中描绘的清明节给人一种凄清、寂寥之感,变成许多大家心里清明节的經典“设置”之一。实际上,清明时节又被称作“踏青节”,恰好是大家纵享春色、亲近自然的大好时候。欢爱与追悼同存,节令与节日相逢,这就是清明节——传统式而又与众不同的日子。

当节令遇到节日

清明节一般在每一年4月5日前后左右,这一天阳光达到黄经15°。古语云:“立春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节风至。”清明最开始仅仅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令,其由节气演化变成节日与另一个并不为人正直所熟识的中华传统节日相关,那就是清明寒食。

流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嫔妃骊姬欲立自身所生之子奚齐为皇太子,因此便设计方案暗害晋献公的儿子申生,申生后被逼自尽。申生的小弟重耳为了更好地躲避惑乱去国逃亡。流亡期内,本来跟随重耳撤离的大臣相继分别离开,不可多得的留有的人群中,有一人名字叫做介子推,自始至终守候重耳上下,不弃不离。一次,重耳因挨饿昏了以往,介子推为救重耳,便从自身的大腿内侧上割掉一块肉,烹熟后来养重耳吃。在外面逃亡十九年后,重耳总算返回晋国当上君主,变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当权后,对这些曾与他患难与共的忠臣倍加册封,却惟独忘记了介子推。直到有些人向晋文公提到介子推,晋文公这才忽然想到这名昔日救命恩人,心存愧意,因此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入朝接纳册封。殊不知介子推不求利禄,身背老娘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到亲自赶到绵山,命人围捕,无果。这时有些人出想法说,比不上纵火焚山,逼介子推落山。晋文公迷糊答应,一声令下焚山,殊不知走红熄火后,仍然看不到介子推出去。晋文公上山查询,发觉介子推与其说母抱树而死。晋文公懊悔不已,一声令下此后每一年这一天严禁吸烟、吃冷饮以留念介子推,这就是有关清明寒食来历的一种观点。唐朝,清明寒食遭受我国认同,变成法定节假日,又因为与清明节邻近,因此二者就逐渐并成一个节日,连在一起放假。清明节也因此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

实际上,与清明节“结合”的除开清明寒食,也有另一个更为“冷门”的节日——上巳节。上巳节是我国悠久的传统式节日,别名三月三,在汉朝以前这一节日定在三月初的巳日,之后又被确定在了农历三月初三。古时候上巳是祓除灾难、祛除煞气的节日,大家会搭伴赶到河边淋浴,以祈愿、驱邪。之后还发展出了野外游春、饮宴、曲水流觞等风俗习惯主题活动。《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道童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的就是上巳之景。“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够畅叙幽情。”书法家赵孟頫的《兰亭集序》也是将“曲水流觞”此项在上巳节开展的清雅的民俗活动主要表现得意趣盎然。宋代以后,上巳节慢慢衰弱,少见于参考文献记述,但是上巳节踏春、出游的风俗习惯却被保存,融进清明时节,进一步充实了清醒的含义。

2022-03-29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