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带种粮大户户的产业链“生物进化论”

山区地带种粮大户户的产业链“生物进化论” 贵阳市4月17日电 题:山区地带种粮大户户的产业链“生物进化论”

创作者 周燕玲 李甜甜 陈桂良

早晨晨雾还未散尽,年近六旬的娄方书就赶到稻子预苗棚,将培养土掺加播种器中,摞好的秧盘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先后送上机器,土匀称掉入盘里遮盖幼苗,“如今种田愈来愈轻轻松松。”

娄方书的家坐落于贵州桐梓县狮溪镇大兴区村,身高不高的他在村内当上一辈子农户,2022年他提前准备栽种稻子2500亩上下,种植双季稻50亩。

图为已经育好的秧苗棚。 李甜甜 摄图为早已育好的幼苗棚。 李甜甜 摄 “2022年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将全过程参加粮油食品生产制造。”娄方书笑着说,从传统的的“镐锄镰犁”到机械自动化的“铁马金戈”,天地万物在春天中广论“耕”新。

机械设备来“当家的”让娄方书感觉,丘陵地形种地不会再难,“以往收种50亩稻子要花上好几天時间,均值每日必须40多位职工,如今3000亩比较忙的过程中也只必须几十名职工,其他都是机械自动化工作。”

各种智能化农用机械“施展才能”,促使娄方书把栽种经营规模从起初的5亩,扩张到3000余亩,“孤军奋战”的他依然还在2017年创立狮溪镇田源栽种农业合作社,发展趋势具备农村特点的生态环保农牧业,推动狮溪镇1000多家群众发展趋势粮油食品产业链。

从“孤军奋战”到“优势互补”,娄方书不但把农业合作社办得顺风顺水,还注册公司。每一年,农业合作社承担稻谷、油菜子的采收与生产加工,企业承担装包市场销售,农业合作社年薪从原先的10万余元(RMB,相同)提高到现在的600万余元。

图为娄方书合作社生产的大米和粮油。 李甜甜 摄图为娄方书农业合作社生产制造的稻米和粮油食品。 李甜甜 摄 从农户到种植户,娄方书已变成本地知名的农牧业“土专家”,2021年他还喜获我国农业农村部嘉奖的“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先进工作者(粮食作物经营者)”头衔。“如今种籽、化肥、农药全是完全免费给予,我对农业生产很有信心。”娄方书说。

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值做到13657亿斤,持续7年平稳在1.3万亿斤以上。除此之外,“强国小农”的农情已经发生改变,一群年青人重返农村让种地不会再“看天用餐”。

2022-04-18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