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四代人醉梦“胡芦刺青”: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兰州市四代人醉梦“胡芦刺青”: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兰州市4月24日电 (闫姣 高莹)兰州阮氏大家族,从20个世纪30时代逐渐刻胡芦,四代人继承迄今己经九十载。从在胡芦上手工雕刻国学经典,到拓宽至日本动漫,“胡芦刺青”在许多人的促进下,伴随着社会转变也并没有止步不前。

手工雕刻、着色、清理……4月中旬,坐落于兰州黄河边的阮式刻胡芦传习所内,第四代传承阮熙越伏在书案,简易两针便雕出一个烹茗道童,品牌形象真实、趣味十足。她妈妈阮琳坐到一旁,一会儿涤心不言,一会儿讲下手工雕刻方法。

阮熙越出生于刻胡芦名门,全部大家族几乎都是会此项手艺,但任何人的手工雕刻內容与设计风格又各有不同,阮熙越的姥爷善雕山水风景,妈妈精攻角色,小舅喜刻名篇,亲姐姐善于书法艺术,而她更爱诗意与留白艺术。

图为阮熙越将“绿马”等社会热点创新融入刻葫芦,制作出茶叶罐,增加其实用价值。(资料图) 阮熙越供图图为阮熙越将“绿马”等时事热点自主创新融进刻胡芦,制做出茶叶盒,提升其实际意义。(材料图) 阮熙越供图 在传习所的刻胡芦著作展示货架上,阮氏四代人的著作诸多,有生鸡蛋胡芦、小疙瘩胡芦,手工雕刻了十八罗汉、四大名著、古代仕女图、书法艺术等,造型设计与众不同且多种多样,胡芦直徑4cm至7厘米不一,有的微刻手艺极为高超,雕刻字体逾百个。

阮熙越发“85后”,童年的小玩具是各种胡芦。因潜移默化,上初中时便能独立简易手工雕刻。她直言,亲人从没在承传手艺上施加压力,这反倒让她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渐学渐痴迷”。

毕业后后,阮熙越变成一名兰州市非遗文化展览馆的解说员,刻胡芦的前世今生是她的必修课程之一。伴随着深入了解,她愈来愈喜爱刻胡芦,“感觉心里获得了滋润,刻下来的创作也更单纯。”

出自于个人兴趣、大家族手艺承传责任感、外部激励等缘故,阮熙越坚定不移了变成刻胡芦传承的信仰,并在承传基本上敢于自主创新,丰富多彩添充颜色,制做茶叶盒等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其实际意义。在胡芦上描绘“绿马”“旅行的青蛙”“哪吒三太子”“冬季奥运会”等时事热点內容,让曾置若罔闻的工艺品“吸粉”了一批年青人。

兰州刻葫芦历史悠久,作品造型精美,远销海内外,也作为一张旅游名片,存在于兰州市大街小巷。(资料图) 高莹 摄兰州市刻胡芦有悠久的历史,著作造型设计精致,卖往国内外,也做为一张度假旅游个人名片,存有于兰州街头巷尾。(材料图) 高莹 摄

2022-04-25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