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聃成“热梗”,是无趣或是时尚?

潘周聃成“热梗”,是无趣或是时尚? 北京市5月18日电(新闻记者 袁秀月)“潘周聃,29岁,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政府理工学院。”相隔2年,《最强大脑第七季》中的一个综艺节目精彩片段近期出现意外在网络上爆红。

在短视频中,当主持人讲完“大家请来潘周聃”后,只看见在参赛选手席的潘周聃眼神呆滞地转头、侧肩、斜身站立起来,在一众注目中行动敏捷地迈向演出舞台。这套顺畅的登场姿势,因其炫酷狂拽的心态,加上尖子生真实身份的光晕,而造成粉丝们的留意,并快速造成效仿风潮。

视频截图视频截取 从在校大学生做Dna、“潘周聃式”亮红码,到“潘周聃式”吃辣条、“潘周聃式”喂食粮,一切皆可转头的事物都被加上“请来潘周聃”的BGM,乃至歪脖子的剪子、饮品都被列入在其中,在网上还不断涌现潘周聃全国各地分聃,有朋友吐槽“万物皆可潘周聃”。

一个站起来姿势为什么变成“热梗”,是无趣或是时尚?

视频截图视频截取 “造梗”欢乐

针对互联网技术来讲,这类全员“玩梗”的情况不陌生。2005年,“一个馒头引起的命案”打开网络恶搞先例,之后的“甄嬛体”风靡一时,近些年也有凡尔赛宫文学类、空话文学类、嘎登文学类这些。近年来,“黛玉发狂文学类”、“你是我的神”、“羊胎素”等也是持续造成效仿潮。

网友用《甄嬛传》设置微信状态网民用《甄嬛传》设置微信情况 网民们提取电视栏目、新闻报导的精彩片段,或是某一互联网状况,某一经典电影著作中的经典台词、表情图等,以揶揄的心态进行二次创作,产生病毒式营销,进而产生互联网技术上的“热梗”。

林黛玉发疯文学黛玉发狂文学类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者南帆曾发文强调,“梗”含有显著的日常用语设计风格,大家的语言欢乐变成“造梗”的主要驱动力。民俗文化生产制造的欢乐氛围当中,学校风格常常变成讽刺与打趣的目标,文雅的问好或是无数颗套语的贬褒,比不上火辣辣或是脑洞大开的网络用词舒服。

从这种视角来讲,潘周聃的爆红,非常大程度上与该视频短片有着很强的“梗文化艺术”特性离不开。尖子生真实身份和稍显怪异姿势的差距,搞怪的音乐背景,在通过网民效仿后有着了明显的讥讽寓意和戏剧性,加上小视频的推广优点,使“潘周聃”快速在社交网络平台流传开来。

2022-05-1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