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

因为网上一些段子流传太广了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让网友们信以为真。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美食大国,这句话也有少许自嘲调侃之意。

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中国的入侵生物是最没面子的,敢入侵中国的生物分分钟把它吃成保护动物。

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

这句话太过夸张,只能当成段子一笑了之,千万不要信以为真,因为“靠吃解决生物入侵问题”纯属异想天开,这次的蝗灾自然也是靠吃解决不了的。入侵物种当中,大多数都是不能吃的植物的昆虫,还有大量的真菌,其中能吃的只有寥寥几种,有小龙虾(克氏螯虾)、牛蛙、罗非鱼。其中小龙虾和牛蛙最受欢迎,罗非鱼刺多味腥,并没有小龙虾和牛蛙那般美味。除此之外,巴西龟和福寿螺也曾被端上餐桌,但福寿螺自从发现带有致命寄生虫之后,几乎人人敬而远之,巴西龟味道太腥,肉质远远比不上甲鱼。所以说,“靠吃解决物种入侵”只是个网络段子。

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

目前的东非蝗灾已经蔓延到印度西北部,蝗虫的数量据估测达到了四千亿只,如此庞大的数量靠吃是绝对不行的。中国少数地区有食用蝗虫的习俗,但大多数人并不爱吃。

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为什么总有些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吃就能解决这次蝗虫灾害?这其中也有开玩笑的意思。因为据专家预测,此次蝗灾不会对我国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次蝗灾是由沙漠蝗引发的,我国历史上的蝗灾是由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这三种飞蝗引发的,沙漠蝗和飞蝗属于不同的物种。沙漠蝗主要生存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它和飞蝗爆发的原因不同。2019年底东非地区爆发了此次蝗灾,随后蝗灾又蔓延到同样是热带沙漠气候的阿拉伯半岛、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蝗虫下油锅一炸,洒点椒盐,焦香酥脆,但它毕竟是虫子,喜欢的人趋之若鹜,害怕的人避之不及。就算喜欢吃,偶尔吃点还觉得不错,但蝗灾蝗虫的数量都有几千亿只了,又有多少人愿意长期去吃呢?而且野生蝗虫还带有寄生虫和致病菌,毕竟是“野味”,处理不当或者吃多了对身体有危害,所以靠吃解决蝗灾是不现实的。

目前蝗灾到达我国的可能性很小,就算到了,也有法子对付它们。

蝗虫漫天飞舞,飞行高度可达两千米以上,所到之处农作物所剩无几。蝗灾的出现,令人苦不堪言。辛苦劳作的结果转瞬消失。你可能真的无法想象这种悲哀。

我们可能没能真切感受过农民的无助,却也曾在荧幕上见过蝗虫的危害。在网剧《唐砖》中,就曾经有蝗灾的桥段。

主角云烨来到唐朝,运用自己的现代思维建功立业。其间,一些地方就爆发蝗灾,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粮食短缺后,许多人成为难民。他采用了“吃蝗”的方法,就解决了这一次的蝗灾。

这样的方法真的在唐朝出现过吗?事实上,吃蝗虫的确在唐朝有发生过。“饥荒尚食人,岂能不食蝗”这十个字已经简单言明。

与蝗虫的斗争,时间流转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唐太宗食蝗虫的典故,也是频频见于史书。

部分关于食用蝗虫的记载:

(唐)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面对突如其来的蝗灾,古人多是无奈之举。将造成灾害的蝗虫变成食物,这种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与蝗虫的斗争持续了数千年,现代的我们何尝不是类似的境遇呢?

2020年5月,一场严重的蝗灾将印度人民的内心置于阴霾之中。因为大批蝗虫经过多年的进化,它们已经可以飞得更高更快。这些蝗虫让天空一下子变黑,也让当地人民内心变得灰暗。

他们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使用农药。虽然采用这种方法后,可以消灭蝗虫,但是他们辛苦耕种的农作物也将受到很大伤害。与此同时,如果要一次性购买这些设备,价格又特别昂贵。

当我看到这些情况后,我的内心也是对蝗虫感到深恶痛绝。蝗灾的爆发如何发生的呢?那么,我们又有过哪些预防和治理的方法呢?

1.干旱气候在干旱的环境下,蝗虫特别适合产卵。蝗虫一般会把卵产在坚实的土壤中,含水量达到15%左右是蝗虫最适合的环境。

由于地面干旱,导致植物数量大幅下降,从而有大量干旱的土壤为蝗虫的产卵提供了便利。蝗虫的产卵量急剧增加,达到足够大的数量成虫时,就爆发了蝗灾。

2.生活习性特殊蝗虫是群居为主,又将虫卵产在比较深的地下,不容易被人破坏。另外,蝗虫可以吃各种植物,属于“不挑食”的虫子。食欲好,再加上蝗虫本身的繁殖能力特别强,综合这些因素就令蝗虫很容易成一种特别的灾害。

3.蝗虫密度大曾经有数据调查发现,虫密过大也是蝗灾的一个重要形成因素。

在蝗虫最开始的初期,它是属于那种独立性的昆虫。但是,由于土地干旱,本身农作物和植物等资源匮乏,就导致它们有秩序的行动。从这一点来说,蝗虫还是具有一定的团结性。

当一大群蝗虫与另一大群蝗虫相遇后,它们又会形成更大的一群集体。如此一来,蝗虫就像滚雪球一样,形成了巨大的蝗虫群体。

4.气候变暖在冬季的时候,温度逐渐上升后,蝗虫也是可以产卵的。它们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可以在很多鸟类都无法生活的环境下生存。

正因为蝗虫的这些特殊能力,它们才容易形成蝗灾,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如何治理蝗虫从古至今,人们都和蝗虫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那么,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呢?

1.渔网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渔网或者布条,围住三个方向,只留下一个顺风方向。只要人们往一个方向驱赶,就可以网住大量蝗虫。

但是,这种方法也只能小范围捉住低空飞行的蝗虫。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随着蝗虫的不断进化,它们甚至有飞跃大西洋,高度达两千米的记录。即使能够制造足够大的网,这样的举措也是杯水车薪。

当然,除了渔网法以外,人们还用过拍打法等。虽然简单好操作,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对大型蝗虫群收效乏力。

2.用火诱杀法

由于蝗虫本身是昆虫,昆虫具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消灭小范围的蝗虫。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夜晚使用,也不能大范围的点火,否则反而引发其他灾害。

关于用火诱杀蝗虫,也早有古书记载:

《诗经》曾云:秉被酝贼,以付炎火。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昆虫的趋光性习性已经开始有一定认识。

3.用土掩埋法

这种方法和用火方法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同样耗费人力和物力。对于如今的蝗虫来说,也是不太适用的方法。

4.除虫卵法

治理成虫,不如治理虫卵。这种方法的思想源自“治标不如治本”。既然已经了解蝗虫的产卵地,人们就可以直接去对付还没有长大的虫卵。但事实上,虫卵的地方却没有那么容易被找到。

例如,M国一百多年前的蝗灾,也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掘金热,而无意中被完全消灭。

5.生物治理法

利用鸡鸭等形成生物食物链,治理蝗虫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将鸡鸭等饲养在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为治理蝗虫贡献颇多。

写在最后蝗虫形成蝗灾后,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蝗虫的习性,人们采用各种方法去治理蝗虫,防止形成蝗灾。

无论是渔网法、用火诱杀法、用土掩埋法、除虫卵法,还是生物治理法,这些方法都是人们的智慧结晶。在不同的时期,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治理蝗虫方面,还是以生物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多种方法结合才能够有效防止蝗灾的发生。凡事预则立,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做好准备,防止蝗灾的发生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