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样过春分?乾隆皇帝写春帖,有些人打土牛

古代人怎样过春分?乾隆皇帝写春帖,有些人打土牛 “春牛春杖,无尽春风来水上。便与春工,染出石榴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风轻轻吹醒酒。不似天涯,翻卷杨花似小雪花。”年届花甲的苏东坡,用一首《减字木兰花·立春》表述了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也让宋代春分的一些民俗文化活灵活现。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首。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之为“立”。春分,万物更新,虽然寒风料峭,实际上春光明媚。

自秦代至今,我国就以春分做为春天的逐渐,说白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之日喜迎春风俗习惯自皇宫到坊间都极其高度重视。古代人在春分这一天有什么民俗文化呢?历史博物馆个人收藏的一些珍贵文物给你公布回答。

小孩着鞭鞭土牛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开头。”宋代杨万里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一诗里叙述了春分打土牛的情景。

我们中国人重农事,在春分之日迎来春天的到来,祷告新的一年农活成功,是全国上下的大事儿。这一天,不论是皇宫或民俗,都是会举办“打春牛”的主题活动。

“天地万物苏萌山水风景醒,农家院岁首又谋耕”,“牛耕年丰”是春季永恒不变的话题讨论。古时候的地区首长以“鞭打春牛”来“催农作作”,逐渐一年的耕作。

但是,牛可是原始农业十分珍贵的小动物,这儿打的“牛”并不是真牛,反而是用泥制成的春牛。明朝末年张岱《夜航船》中提及:“今于春分日前喜迎春,设太岁星君土牛像,以送凉气。”

到了清朝,春分当日,要将泥塑制作的春牛从大清门抬入宫腔内,曹娥用彩仗鞭牛,喻意督促老羊种植犁田,将春牛的残片抢回家了,寄予着大家心里对大丰收的期冀、幸福快乐的期待,及其对顺顺当当的祈祷。

我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清朝《春牛图》,叙述了春分喜迎春的风俗习惯,图上春牛边上的人是司掌天地万物萌发的句(gōu)芒神。据了解,春牛芒神的制造十分严苛,在规格型号上需体现季节的众多特性:牛高四尺,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牛长八尺,象征立春、立秋、小暑、冬至节气、春分、小暑、秋分、冬至这八个关键节令;牛尾巴长一尺二寸,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勾芒神个子三尺六寸,代表阴历一年三百六十日;手上之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

春幡春胜头顶戴

定州历史博物馆藏源于静志寺塔产业基地宫一枚镂空雕花小幡,正中间电镀金处现场子上錾“宜春市吉祥”四字,宜兴市历史博物馆藏源于宋朝法藏寺秘境一枚浮雕花银幡,錾“宜春市耐夏”四字,专家学者推断这也是春分的情况下女人悬缀于钗头的春幡。

2022-02-09

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