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是什么意思,编制和非编制的区别有哪些?没有编制的合同工稳定吗?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和非编制人员的区别,天差地别编制是什么意思。

编制是什么意思,编制和非编制的区别有哪些?没有编制的合同工稳定吗?

编制内人员,是指通过正常的招考途径,或者是项目人员转正、人才引进、退役安置等正规途径,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正式的公职人员,可以使用编制,可以提拔晋升,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晋升职称,工勤人员可以晋升专业技术等级,享受一切公职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公务员法》或者《事业人员管理条例》规范为主。

编制是什么意思,编制和非编制的区别有哪些?没有编制的合同工稳定吗?

而编外人员,则是指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聘用人员,是政府为了弥补人员不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用人方式。编制内人员的工资由国家财政供给,编外人员的工资由地方财政或者用人单位自身解决。现在的事业单位,甚至是党政机关,明确规定允许使用一定比例的编外人员,尤其是公安、消防、交警、医院等,使用编外人员的比例不仅大,而且普遍。编外人员使用,已经是机关事业单位回避不了的一个现实问题。

问题是,编外人员,几乎永远不可能转正,成为正式的公职人员。目前,唯一对编外人员转正有明确规定的,是云南等省对辅警职业,允许个人或者集体荣立一等功,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个人出现重大伤残时,才有机会转正。这就证明,这条路几乎走不通。因而别说是公务员,即使是事业人员,不通过招考途径想进入体制内工作,或者是编外人员想转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与其想这个,还不如去考,去私企就业。

什么是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精干效能的原则,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按岗聘用,竞争上岗。通过实行聘用制,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事业编,作为从业人数上千万的职业形式,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觉得好的,大有人在;认为鸡肋的,也自有其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1. 稳定的生活保障

事业编制作为体制内的一种工作身份,“稳定”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关键词,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会过日子的,也能有点闲余去旅游、追求点小爱好,但要发财致富,是没有可能的。处于温饱无虞、富贵难求的状态。

2. 正规的社会身份

事业编制是一个正规的,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标签。在朋友聚会、社会交往,甚至大妈闲聊时,会说某某是在那什么单位上班,给人正规军的感觉。从信用评价的角度看,至少是具有社会平均信用度的人。

3. 有限的发展空间

2020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都不再承担行政职能,逐步去行政化,在体制内更多承担专技角色,事业编制人员的发展空间有限。更多的只是一份工作,而难以成为一份事业。

结语稳定、正规、有限,用这样三个词作为事业编制的关键词,中规中矩。想想为什么,这和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对比有关系。曾经,事业编制是体制内“铁饭碗”的重要logo,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多样化,其他社会群体发展增加,事业编制的印象已经从“铁”趋向“稳定”,从“好”趋向“有限”,用词的程度保持了逐渐减弱的趋势。

事业编制的社会印象事实上已“多元化”:对于大多普通高校毕业生,是从业的不错选择;对名校和优秀的毕业生,是从业的不屑选择;对退伍安置的士兵,可望不可及;对转业军官,是最低配置;对小企业员工,是有尊严的社会存在;对500强员工,不在考虑之列;对各界精英,是社会知识的一点;对无业人员,是传说中的高大上;对事业编制人员,是生活中即简单、又重要的内容。

--End--

『20年职场历程原创呈现 分享职场干货 请关注@职觉视点 』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