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只容许周一到周五补课,那么还会有学生补课吗?

1.我听说“语文作文阅读”改叫“国学”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数学”改叫“数学学业指导”,原先孩子周末上的课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放学后,原先周一到周五的课外课改到周末上,因为得给文化课让路,原先一周两节课共三个小时,现在压缩课时并在一天上一节课为2个小时10分钟,因为补课班的学生太多,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两节课确实安排不开,就挤一起上,至于英语,一天中考,高考不取消英语,孩子们就得尽情的补!

2.最后一看,其实换汤不换药,孩子们一点没少补,家长一分钱没少花,相反原先有的老师个人开个小班带几个孩子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不敢开了,这样家长反倒得去大机构多花钱补课了!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职业之一。近几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务员、教师等公职类考试相较于往年更加火热。

教师编制考试的热度可以从两方面窥见。

一是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的增加,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2019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约为900万,比2018年增长了38.5%。

二是选择考教师编制的人越来越多。以江苏南京为例,2020年南京教师招聘统考招录3247人,最终报名成功人数为6.4万余人;而2021年南京统考招聘人数为2760人,而最终报名成功人数增长至6.8万余人。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广受社会瞩目的职业之一。如今在多种因素的加持下,这一职业更加受到考生的追捧。

变量: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比如人们的择业观念。

在疫情来临之前,入职以k12为代表的教培机构是很多应届毕业生成为教师的热门途径之一,对于初出社会的毕业生来说,辅导机构开出的丰厚的薪酬有足够的吸引力。

但丰厚的薪酬也意味着巨大的工作强度,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承担一部分业绩压力,平添了很多授课之外的其他压力。

加上一段时间以来,对k12校外辅导机构政策的收紧,行业进入严冬时节。伴随着裁员风波,行业的起伏为包括教师在内的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对于考生来说,编制教师或许不是择业最优解,它可能没有十分高的薪资、职业生涯一眼望到头。但是在社会内卷、疫情带来的种种变动的情况下,编制教师的稳定性已然让很多人“真香”了。

教师编制:进体制的“新”选择

在以前,很多人是因为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考教师编制。而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报考。

有人说,老师这个职业“性价比”高,尤其是公立学校的编制教师:稳定,没有太多不确定性、工作环境更加纯粹、待遇也不错、还有寒暑假……加上教师这个职业广受社会尊敬和重视,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多重因素使其成为更多人的职业选择。

另一方面,相较于公务员,教师编制考试的竞争比相对小一些。以202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最终通过审核的人数达157万余人,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但最终仅招录 2.5 万余人,巨大的竞争意味着上岸难度的增加。因而缺口同样较大、同属体制内的教师编制成为了一些人“曲径进编”的新选择。

江苏教师招聘:缺口大,进编机会多

打算考江苏地区教师编制的考生,想了解的问题很多:比如能不能考、有多少考编机会、各地招录情况如何……

我们统计了2021年各地第一批编制教师的招录人数(苏州部分地区不含编制),在未把各地校招、二轮甚至三轮招聘人数的情况下,招聘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万余人。

这其中也不乏报考条件宽松的地区,比如常州、泰州、淮安、盐城、徐州等地,对专业或学历等方面限制都相对宽松。南京、苏州等地虽然条件限制较多,但由于其经济、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同样是热门报考地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编第一步是了解江苏教师编的考情,继而开始备考。那么这个夏天,江苏教招夏日追分计划你就不能错过啦!

国家出台“双减”适逢其时,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这么多年推行的教育产业化已经与最初的教育初衷严重背离了,跑偏了!各种乱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国计民生,是时候该拨乱反正了!

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只容许周一到周五补课,那么还会有学生补课吗?

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只容许周一到周五补课,那么还会有学生补课吗?

“双减”出台后,国家也重点选了部分地区作为试点,这个是必要的!“双减”实施后,可以预见,以往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马上解决,但从这一次的《意见》出台的力度来看,说“动真格”应该不为过。作为家长朋友应该如何应对?我觉得要有两个理性:

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只容许周一到周五补课,那么还会有学生补课吗?

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只容许周一到周五补课,那么还会有学生补课吗?

一、要有认识理性“双减”是系统工程,《意见》出台只是一个起点,更多更重要的应该是“后半篇文章”,作为家长不要指望马上就会立竿见影,中考、高考指挥棒在这里,“减轻负担”在目前似乎是理有余而实不足。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学校或老师在“形式”上减轻孩子负担了,你就以为大家都这样而求得“心安理得”了。看得见“减”的背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增”。“显性”的减也许就是“隐性”的“增”。这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自律能力等都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减”会不会促成其他方面的“增”,这些都还是未知数,能否达成制度预计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要有行为理性认识到位后,行为也要做相应的调整。目前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不要以为《意见》出台就马上有效果,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家长“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让孩子停下前行的脚步。你不奔跑,别人的孩子在奔跑。不要盲目“减压”;二是从现在开始,特别是起始年级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习惯能力,自律能力。千万不要以为这话有点空洞,你不懂可以学,但不要当成是说教,老一套的做法可能真的不适应将来的形势了。因为一旦《意见》实施后在社会上形成氛围时,到时候学生拼的可能就真是素养了,你不提前预备,防患于未然,最后的失败、出局可能就是必然的!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