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制外招录,体制外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对体制外工作的体验是“自由”和“能力为王”。我在机关和集体企业工作过什么是体制外招录,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时间较长,对此我有一定的体会。

什么是体制外招录,体制外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什么是体制外招录,体制外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什么是体制外招录,体制外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此,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体制内藏龙卧虎。体制内工作不是没困难,工作就好干,就不要能力,我只是说体制内外工作环境、工作方式、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体制内的人到了体制外,要解决“水土不服”问题我工作过的一家民营企业,曾经有两位正处级、三位正科级领导,退休后来企业发挥余热。先说结果,几位领导都没干多长时间,长的两年,短的几个月。既然能领导一个处级或科级单位,领导们的管理能力不容怀疑。之所以干不长,或许有其他因素,但从我的观察来说,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水土不服。也就是说,领导们对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体制外,最终听老板的,体制内的人到了体制外不可越位决策在体制内,一把手责任重大,但权利也大。一把手有话语权,决策权较大。体制内的人到了体制外,会觉得指挥起来没有过去那么轻松,有时候还有指挥不动的感觉,尤其会觉得没有一呼百应的感觉,而有“说了不算”的不适应。心理没有转过弯来,找不准位置,不适应体制外的决策方式。

体制外遇到问题,绝大多数没有现成答案体制外,没有什么上级指示,遇事是需要自己想办法的。在体制内,“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有法律,有政策,有上级文件,大的工作思路是现成的。条条框框虽说有束缚手脚的不便利,但也有路径可循的便利。

体制外“仰视”是常规工作状态体制内,更多的是“平视”或“俯视”。掌握政策,掌握公权力这个强大资源,一般情况下基本处于“不求人”的状态,而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求人”,求客户,求市场。这种仰视的心理,放低位置的态度,“全求人”的状态,是体制内的人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的。这里不是说政府机关作风不好,而是正常的工作状态。例如,谈一个合同出几次差,拜访客户时对客户的礼貌和尊重。而体制内,可能一声令下,事已办成。而体制外不可有一蹴而就的简单想法,我们把一切的曲折当成家常便饭。要是真的一次就把事情办成了,我们反而觉得太顺利了。

体制外职位本身并不自带威严,权威性不强,体制内则不然体制外坐了高层位置,不一定做得稳,位置本身并不带来天然的权威。有能力,有业绩,即使不是高层,没有职务也会有地位,受尊重。领导能力稍有不足,在体制外是难做的,有时就是活受罪。体制内处长、科长位置本身就是资源,可以发号施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能力的不足。体制外,仅仅凭高层职位就想轻易指挥下属,带动队伍,是不行的。我见过一些人上了高层职位不久就退出来的。这里不是说体制内不需要能力,而是说能力在体制外影响巨大。谁凭能力合法取得辉煌业绩,谁就是“老大”。体制外职位并不说明什么。例如,我做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时,开会批评一个部门经理业绩不佳,该经理认识不到位,带有不屑和挑衅的口吻说,“有本事你做给我看看”。我让该经理挑出几家其自认为最难以谈成的客户,交给我。不久,这几家客户全部被我拿下。经过此事,不仅该经理,其他经理也服气了,我就此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到了体制外,必须清楚“我是谁”离开体制内的岗位,你就是你,说白你啥也不是,不会“自带光环”。这个弯很不容易转。如果转不过来,你在体制外无法立足。说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吧。一位曾经是体制内的领导和我一起为公司处理一件理赔的事情。该领导跑了三趟就不去了,后面都是我去的。为啥呢?一开始去,人家看到过去的领导来了,热情倒茶请坐陪聊,第二次倒茶请坐不陪聊,第三次茶水也没了。我的分析是该领导觉得受到冷遇,被怠慢了,失了面子了。其实,对方的操作纯粹是看其过去身份给予的礼貌。要是我去,第一次就没有茶水。因为那么多办事的群众,哪来的端茶倒水服务,不如加快进度把事情办了。没有茶水,其实是“平视”动作,我不觉得有啥不妥,要是我去了给我倒茶,我反而觉得受宠若惊,倒不适应了呢。体制内的人到了体制外,必须忘记“过去”,放平心态,放低身段,适度“仰视”,才能心理平衡,心里愉快,适应工作环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体制内外,没有优劣,只有是否适宜。体制内的人,想到体制外,没有对错,没有什么不可以。体制外除了法律和职业道德,基本没有规矩,更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凭能力合法取得业绩,就可以成就自我。

【|我红枫诗笺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从业经历,专注职场话题,吐肺腑之言,发原创之作,敬请大家指教,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