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我本科同学就发了一篇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说到nature和science,大家都知道是学术界顶级期刊,如果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全中国的学术圈都可以横着走了。但实际上,nature上并不是只有学术论文,它也有一些奇葩栏目,比如说科幻小说。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我本科同学,笔名夏笳,就在上面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夏笳的科幻之路是从本科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我们一起上课,我跟她说我上中学时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发表在学校的科幻小说集上。我还把这本书借给了她。

她看过之后,觉得自己写文章应该比我更好,于是着手创作科幻小说。当时我们在一起学热学,老师讲了麦克斯韦妖,这是一个著名的物理悖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妖怪,这个妖怪可以分辨速度快的粒子。

她站在容器中间的阀门处,当速度快的粒子从左侧飞来时就打开阀门,当速度慢的粒子从右侧飞来时也打开阀门,其他时候关闭阀门。这样就可以让速度快的粒子集中于右侧,速度慢的粒子集中于左侧,把本来温度相同的两侧气体变的温度不同,从而使的整个系统的熵减少,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夏笳向我咨询了半天麦克斯韦妖的问题,最终写成了她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关妖精的瓶子》。发表在《科幻世界》上,并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从此之后,她就在科幻界声名鹊起。她的风格并非在科幻创意上,而是语言上古灵精怪,让很多读者喜欢。

再后来,她本科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去中国传媒大学读了影视硕士,又回到北大中文系读了比较文学博士,最后回到她父亲工作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当了一名老师。

在任教期间,夏笳的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发表于在6月初出版的第522期《Nature》的Futures栏目上。

回想起和她一起上比较文学课的日子,怀念一下已经逝去的青春。

顺便一说,我借她那本我写科幻小说集,她到现在还没有还我。我一直觉得,从硬科幻的角度讲,我的小说构思脑洞更大一些。

《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其中,《自然》与《科学》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是综合性期刊,《细胞》则注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曾刊登过许多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十九世纪时,英国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团体“X俱乐部(X Club)”,由赫胥黎等九人组成,除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外,其余八人都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正是他们创办了《自然》杂志。《自然》的创刊语正是赫胥黎写的,他引用了歌德的《自然》诗篇作为创刊语,并表示:对“旨在呈现人们对大自然各种表象的理解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科学过程”的这本《自然》杂志而言,没有任何比它更合适的前言了。 《自然》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英国《自然》杂志是国际上最富盛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是目前国际上顶级基础科学期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世界级影响力。在《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可以代表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这本杂志刊发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平奖、经济学奖除外)的原创性论文。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自然》杂志的毙稿率高达90%,让人望而生畏。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能力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的,要么是世界顶级实验室,要么是世界顶级团队,要么两者兼具。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科研实力突飞猛进,在三大杂志上的发文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对大多数专家学者而言,在《自然》上发文章依然高不可攀。国内多所高校针对师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都有“天价”奖励规定。在深圳大学,一篇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的论文,奖励能达到50万。还有更惊人的奖励。根据珠海《横琴新区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在国际学术刊物Nature或Science发表论文,给予每篇100万元的奖励。” 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奖励金额也高达100万元。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在《自然》上的文章多是价值巨大的原创性发现,需要长年累月的认真研究,所以在《自然》上发文章的年轻学者更是屈指可数。

90后周昊欣一天2篇Nature,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时是32岁,他是我国结构生物学的领军人物。

潘建伟院士在《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时是27岁,他被称为我国“量子之父”。

201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作为第一作者,一次性在《自然》上发表了两篇论文。曹原只有21岁,是中国学者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曹原有多牛呢?2007年,他在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学习,他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并于2010以669分的高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4年毕业,年仅18岁,并荣获该校毕业生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不久,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推荐其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目前,曹原在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我们可以看到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年轻学者都是科研天才,都拥有开挂的人生。那么是否有本科生在《自然》上发表过文章呢?还真有这样的人。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谢巧琳、赖博先同学分别以署名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子刊)杂志上参与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各1篇。谢巧琳同学被推免录取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工程硕士研究生

2016年,世界自然科学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发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而该论文的三位并列第一作者之一是该校大四本科生任宽。

少年强则国强,希望更多的少年英才不断涌现,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