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为何争进养老市场,如果200万存入大额理财,一年5%,能够养老吗

200万存入大额理财银行理财公司为何争进养老市场,一年5%,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够养老的,在中小城市是完全够养老的,在一线城市过普通的生活也够养老。

养老的问题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人在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也不怕,年轻时候有能力,干什么都能养活自己,只要愿意努力,所有的人都会有所成就。人老了就不一样了,人老了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人老了动不了,其实是非常可怜的,儿女孝顺点的还好,还有儿女照顾,生活还有个依靠,还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对于一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儿女如果不孝顺,对年老的父母不照顾,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国的父母对子的爱和付出是100%,倾其所有。但是,中国的一部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对年老父母的照顾也只会付20%到处50%。有少数子女根本是不管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养儿防老只是我们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如此。

所以,退休后学会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成了退休人的重要课题。200万存入大额理财,一年5%,维持普通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未来的通货膨胀不太严重。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敌人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让你的钱不值钱,十年后通货膨胀让货币贬值到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面对个人及家庭的财富管理和理财难题怎么解决,上策是到财富总管去寻求帮助和支持。

您的企业发展或理财投资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财富总管投融资联盟圈子或到财富总管咨询。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加盟财富总管(财富总管.com)。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不会买。但凡牵扯到养老这个词的时候,总感觉是坑。诸如曾经红红火火的以房养老,鱼龙混杂的民办养老机构,各种商业保险的养老保险品种等等。

所谓理财,意在使资产升值。而人们养老,就是图个老有所养。真正达到财富自由的人,相信他会对所谓理财产品不屑一顾。而养老金刚够活命的人,他那里还有闲钱去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俗话说:商家无利不起早。所以银行也好,保险也罢,他们都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没理由无缘无故的肩负起百姓养老重任,其实质应该还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去银行买理财产品,这本身是符合常理的,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

一、保守倾向

老年人管理钱财,主要是求稳,求安全。钱都是自己几十年的血汗钱,也是自己的养老钱。有些子女不争气或者不孝顺的,养老全得靠自己,要是随便继续什么理财投资亏掉了,自己已经没有继续赚钱的能力了,后半辈子怎么过?

所以大多数老人都属于保守型的人群,无法承担也不愿承担分析,自然会选择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

二、使用习惯

现在虽然移动互联网已经很普及了,互联网理财方式也多样化了,但还是有不少老人选择到银行取存钱,这是多年行程的习惯。以前老人钱都是放在存在上,卡都不习惯。暂时不用的钱存定期,那种纸质的定期存单,盖上银行的公章,锁起来,踏实。

正是这种长期的使用习惯,使得老年人依然喜欢到银行进行理财。

三、惯性思维

现在银行理财已经打破刚兑,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承诺报本的,实际上和很多互联网保险类、券商类理财产品没有区别,但老人们们依然会认为银行的理财是保本的,因为一直存钱在银行,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这种惯性思维自然会让老年人更倾向于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只是网店在那里,只是银行不太可能倒闭,要是互联网理财,那天网站打不开了,自己找谁去?这种心理老年人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我家里的老人,亲戚,其实本身也存在这个情况。并不是说他们一定就不懂互联网,而是人的思维、性格固化后是很难改变的,但这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错,理财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由自己的行为模式主导而已,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保险和银行理财最大的区别就是保险不是理财也不是投资,是消费。请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内的机构设置,机构全称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简称消保局。既然保险是消费,就不用妄谈理财了。

银行理财公司为何争进养老市场,如果200万存入大额理财,一年5%,能够养老吗

保险和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也有明显区别。目前保险产品的投资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往和银行理财一样,都是各种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票据等,现在保险产品在不断提高其股票持有的比重。并且由于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采用权益法核算,因此无须考虑股市波动,只考虑企业本身利润高低,这在客观上造成保险产品账面利润显得略高,但是这不代表可以最后实际兑现这么多资产,好在保险是长期产品,还能拖过现在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真正到需要兑现的时候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2022-06-09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