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吗,为什么中国人到非洲种水稻种的那么好

大家有没有觉得,其实袁隆平先生目前主导研制的超级杂交水稻特别适合非洲这些不发达国家来种植!袁隆平先生那句“让所有远离饥饿”的话,正在变成现实非洲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吗。非洲一些地区气候适宜,降水充沛,适合水稻生长,而且土地肥力还不差,人力成本还低,产出的水稻虽然口感上略有欠缺,但是能够尽最大程度上让人民填饱肚子。

非洲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吗,为什么中国人到非洲种水稻种的那么好

非洲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吗,为什么中国人到非洲种水稻种的那么好

杂交水稻在非洲最高亩产近1吨!

非洲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吗,为什么中国人到非洲种水稻种的那么好

据粮油市场报了解,2016年夏天,由中国农业部国际交流中心派出的援布隆迪第3期专家组在东非国家布隆迪认真调研、深耕细作一年多,让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布隆迪创下高产纪录,获布隆迪政府高度赞赏。

中国专家组位于布班扎省英博平原的水稻示范田喜获丰收。4个引进试种的水稻品种中,最高的亩产达924公斤,最低的亩产也有648公斤。专家组组长、水稻专家杨华德说,布隆迪目前全国水稻平均亩产约为250公斤,示范田产量最低的品种也是他们的两倍多。

在丰收现场,布隆迪农牧业部常务秘书斯威林对水稻技术示范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他说:“这么高的产量,必将载入布隆迪农业发展史册,更加坚定了我们依靠中国杂交水稻和中国技术发展水稻优势产业的信心。如果我国的水稻产量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布隆迪农民就不缺粮了,生计就有着落了。”

中国大米出口暴增,全靠非洲!

据粮油市场报了解,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份中国出口大米90724.7吨,9月份出口大米169,455.6吨,1-10月份大米出口总量为978599吨,去年同期累计为380331.9吨,同比增加157.3%。

而进口我国的大米的主要国家除了韩国和菲律宾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非洲各国。中国大米在非洲各国的市场竞争力和认可的还是很高的,中国大米极大地缓解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短缺局面,也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评价。

所以,中非友谊不仅仅体现在国际政治上,在农业上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1.21

谢邀。

亚洲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约20多个国家,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中国、日本、印度、越南、泰国这几个比较有名的国家了。

这其中,中国比较特殊,只有南方和东北南部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是以面食为主食。

通过这个可以发现,以稻米为主食的地区,基本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

所以第一个原因也就出来了。之所以这些地区以稻米为主食,首先是气候原因。亚洲东南部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比较高,降水量充沛,一个词总结,就是温暖潮湿,非常适合稻米的种植。其他地区,要么干旱,要么寒冷,稻米难以种植,只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其他旱作物。与此相对的是,温暖潮湿的亚洲东南部,反而不太适合旱作农业的发展,自然也就不会以小麦、玉米等旱作粮食为主食了。

第二个原因,与气候有关,也与历史有关,那就是原始农业的作物栽培。原始农业基本上都是选择驯化当地最常见的野生作物,西亚选择了小麦,黄河流域选择了粟子,亚洲东南部选择了稻,中美洲选择了玉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和气候也有很大的关系,西亚地区很难出现野生的稻谷,而小麦则能够在这样半干旱的地区生长。亚洲东南部最常见的自然是野生水稻。而中美洲,因为地理隔绝的原因,前三种野生的作物都没有,古印第安人只能选择培育野生玉米等当地作物。

所以,亚洲东南部,在早期农业时代,温暖潮湿的气候,当然最适合栽培野生的水稻了。由原始农业发端,自然水稻种植就传承了下来。

第三个原因,则单纯与历史相关,那就是当地人群的农业传统和饮食文化的传统。

适合种植水稻的不仅仅是亚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也适合种植水稻。但是美国东南部的人群是非洲和欧洲的移民,非裔来源混杂,没有一个强大的稻米饮食传统,而欧洲移民后裔,更是有着肉类和面包为主食的传统。所以即便美国东南部适合种植水稻,他们也没有以稻米为主食,他们的主食中依然少不了面包。

于此相对的是,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中南部原本适合种植水稻,以稻米为主食的朝鲜、日本人,在历史上逐渐由南向北扩张,强大的饮食传统让他们努力栽培出耐寒的稻米,并将它们推广到了北海道和中国的东北地区。

第四个原因,则又和气候有点关系了。按说,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传承下来的饮食传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史的前半段,也就是隋唐之前,北方还至少是以粟米为主食的。但西亚的小麦传入中国北方后,逐渐替代粟米,成为中国北方的主食。而当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的玉米番薯传入中国,也成为北方的主食。

而在欧洲,最早小麦传入西欧,并成为西欧人和移民美洲的北美人的主食,但随着印第安人的玉米和土豆被发现之后,土豆成为欧洲人的主食,与小麦不相上下,玉米则成为美洲尤其是美国人的主食之一,险些压过小麦一头。

强大的饮食传统,并没能阻止新的农作物替代旧的农作物成为主食嘛。但是为何偏偏是亚洲东南方的稻米,依然唯我独尊呢?

还是气候原因。无论是北方早已有之的粟米和小麦,还是美洲传入的玉米土豆番薯等等,都属于喜温作物,更适合在温带种植。如果强行在亚洲东南部种植,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低产。中国南方的高山丘陵,好歹还能种点玉米,不过也只能作为辅粮,至于热带的东南亚和南亚,就更加难以推广这些温带作物了。而稻米在这种气候下,却非常高产。

综上而论,亚洲东南部国家,农业起源以及它所带来的饮食传统,并且加上只能与稻米完美搭配的湿热气候,才造就了这些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强大的习惯,任其他作物如何扩张也难以改变。

也许等农业科技的继续发展,小麦玉米等喜温喜旱作物也同样适合在湿热地区种植,并且产量超过稻米了,那么也许有望替代稻米成为主食。但是看日本和朝鲜人在寒温带依然坚持培育耐寒水稻,来坚持他们的稻米饮食传统,就算真有玉米小麦在湿热地区高产的那一天,能否替代水稻,成为南方人的主食,还真不一定。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