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儿童打赏主播事件频频发生,父母到处投诉,问题都在平台吗

答:让我说“儿童打赏主播”事件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问题在孩子,责任在父母,根子在平台。且看我的分析回答。

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儿童打赏主播事件频频发生,父母到处投诉,问题都在平台吗

一、网搜一些儿童打赏主播的事件。1、2016年12月,一名家住上海松江区的13岁女孩小卞,将其妈妈孙女士25万元“血汗钱”,全部打赏给了网络男主播。让人心痛万分。

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儿童打赏主播事件频频发生,父母到处投诉,问题都在平台吗

2、2017年6月,仍是来自上海的化名为梦梦的女孩,仅仅一个月时间,就为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了近18万元。让人唏嘘不已。

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儿童打赏主播事件频频发生,父母到处投诉,问题都在平台吗

3、2018年1月,郑州11岁化名为小明的学生,打赏了主播8万余元,虽然直播平台回复核实资料后可以退钱,但这件事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让人谈网生畏。

维权投诉事件为何频发,儿童打赏主播事件频频发生,父母到处投诉,问题都在平台吗

4、2018年7月,来自铁岭的曹某,其仅仅8岁的女儿,因为父母离异的原因,也因为主播看起来象妈妈的原因,孩子就疯狂地以透支信用卡的方式,为这这位”妈妈主播“打赏了8.8万元。真让人心酸惋惜。

5、2019年3月,又有媒体爆出浙江杭州李女士12岁的儿子,两天之内就用她的手机为主播打赏了5万余元。并且,李女士和丈夫均无稳定工作,收入不高,存款实属不易。这让夫妻俩,心痛欲绝。

以上只是个人简单地网搜资料,就能列举这么多所谓“熊孩子”的荒唐打赏。他们皆是在所谓的“不知情、不顾因、不计果”的情况下,疯狂地被主播吸钱。有的一下子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有的一下子让家人无钱看病,有的一下子让孩子蒙受了很大阴影,有的一下子与平台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纠纷,有的一下子耽搁了正常的工作。而且,诸如此类事件,不但近几年来屡见不鲜,还有继续发展的危险。二、有关网络打赏主播事件的反思。反思之一:父母为什么采取投诉方式?

因为他们想追回他们的“血汗钱”。1、挣钱来之不易,养家更不易,每一分钱家长都有它精细的开支计划,孩子打赏支出纯属意外。2、有的家庭非常困难,急用钱时又无别的经济来源,所以只能采取诉求、举报甚至告状的方式追回打赏款。3、孩子属于未成年,消费观念淡漠或模糊,应该得到未成年人保护。4、网络平台或者主播对未成年人消费的提示或禁止不够,有的主播还有诱引消费者打赏嫌疑。这方面的原因,家长还可以想得更全面些。知其为何而诉,方可胜券于心。

反思之二:平台为什么大多不愿意退款?

因为他们想维护他们的“工作钱”。1、网络平台也是一份工作职业,稍微有点网络知识的人对此已经知晓,那么既然是工作,他们就得靠收入养活自己。2、即便是孩子打赏给主播的钱,主播也不可能全部得到,另一部分款项属于平台公司拥有。3、有的会以“无法证明是孩子所为”为由,拒绝退款。5、家长的诉求、申诉程序比较麻烦,有的得不到回应。数额巨大时,就只能采取法院起诉方式追回。这方面的原因或许平台一方,更愿意想得周全些。知其有何不为,方可无愧于心。

反思之三:责任为什么大多不易清晰界定?

因为并未明禁规制未成年“网络打赏”。1、至今并没有一种完备具体的法律法规,去规定未成年人的网络打赏行为。2、相关法律法规只有主张加大未成年人“设备监控、技术监控、家长监控”的规定,但仍属探索完善阶段。3、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问题,只能参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电子商务法》、《民法总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属类法律解决。4、大额网络打赏问题发生后,具体孩子的责任、家长的责任以及网络平台的责任很不容易界定,有推诿扯皮现象。这方面的原因,或许就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知其有何可依,方知如何可控。

三、有关网络打赏主播频发的对策。对策之一:国家层面继续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

最好出台一部能够针对性规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的专属法律。或者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电子商务法》、《民法总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框架内,更加详尽地解释和规定未成年人网络的行为,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扩大知情范围。具体是:1、符合服务合同、赠与合同的适用范围;2、未成年人的身份确认与打赏效力;3、打赏金额的规定与追回;4、打赏行为的法律界定与网络平台法律行为的责任区分;5、未成年人打赏反悔权的适用范围与广而告知。等等,这方面个人觉得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杜绝网络打赏纠纷之法,国法才是根本之法。

对策之二:家长层面继续关注孩子的网络监管。

时代的发展,也让网络直播成为大众化娱乐方式。年轻的上班族在玩,大学校园的学生在玩,未成年的孩子也在玩。特别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当遇到新鲜刺激的直播时,往往缺乏应有的防范力和克制力。同时,各种各样的人都混迹于直播间,当孩子看到别人“送花送车送游艇”时,孩子就会经不住诱惑,按捺不住自己,盲目跟风,导致恶性打赏行为。这就要求家长进一步加大孩子的网络监控,不但自己的手机不让玩,而且绑定银行卡的密码也不能告诉孩子,同时严控孩子自己的手机,对于孩子的花钱或者其它不正常行为,要严格盘查,不给孩子沉迷网络的机会。当然,孩子如若把网络用在学习和查资料上,就可另当别论。杜绝网络打赏家长有责,责任难辞其究。

对策之三:孩子层面继续强化孩子的关爱引导。

有的孩子玩虚拟网络,是因为大人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有的孩子玩虚拟网络,是因为缓解学习的压力;有的孩子玩虚拟网络,是因为某件事的偶然刺激;有的孩子玩虚拟网络,纯属跟风耍酷。等等原因,但只要孩子玩了,他的内心就是空虚的,或自控力不强导致。这就需要家长时时处处对孩子加以教育引导,处处时时对孩子施以监控纠正。杜绝网络打赏孩子是本,抓本抓住关键。

对策之四:效力层面继续明确孩子的有效范围。

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等方面要广泛宣传,切实让孩子知道哪些网络行为是适宜的,哪些行为是无效的,哪些行为是有害的。比如:未成年孩子,就可以明确规定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才属于未成年。再比如:直播打赏就可以规定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打赏是有效的,哪个年龄段打赏是无效的。再比如:即便打赏有效,也可以规定出哪些人群需有预警性提示,哪些阶段需要有危害性提示等,以防止未成年人盲目过高虚荣地消费等问题发生。杜绝网络打赏综治为根,根正方可苗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欢迎关注王子华时书沧桑,谢谢欣赏。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