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生气发火都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是拿着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同时也会伤害到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我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增加自己的文化涵养。平时多读书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读好书。相关的文化修养方面的书籍,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还有就是从饮食结构入手。不同饮食习惯的人,他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一个人脾气暴躁和心情工作生活压力也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某些方面的不自信,也会造成这个人的心绪不宁。从根本上找原因。而不是单纯的质疑脾气不好。有些事情不要回避,有些事情必须敢于面对。敞开心扉,真正的把问题处理掉,这样的话你的心情开朗,你的脾气就会好起来。

还有就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不良的生活嗜好。都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人喜欢吸烟,饮酒。特别是过量饮酒,容易造成一个人喜怒无常。甚至是烟酒的依赖性。

还有就是甜食吃的过多的话,或者经常喜欢吃甜食的人,也会造成情绪的依赖性。试着从各个方面做一下,完全不同的改变,养成运动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多和乐观开朗,性格温和的人在一起接触。因为近朱者赤。你就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法。

亲,淡定点儿。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我觉得看医生是不需要的。即便是心理医生,大多告诉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常见。关键是得训练。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说实话,曾经我也是一暴脾气。生完孩子,跟你一样,处于哺乳期时,各种烦躁。产后辛苦促使我频频爆发。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后来意识到这样不行,开始慢慢改正。读了许多书,做了许多练习,最终改善。现在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一 抱抱自己,接受自己现在你爱发脾气,是因为你太累了,日常事务太繁琐。要照顾老大,还有吃奶的老二。精力透支、睡眠不好。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睡不好、吃不好,身体状况不好,都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有时候不是你这个人的“性格问题”,而是环境对你不友好。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试想,如果天天很悠闲,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谁会没事儿找事儿?

日常应该如何养脾气,脾气大,怎么办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怎么办

作为母亲,照顾孩子是咱不可避免的责任,在承担责任过程中,又不免消耗自己。所以,天下没有不发火的妈妈,这样看待自己,不要陷入到愧疚、自责中不可自拔,不然你会被这些情绪拖累,很难走出。

另外呢,咱还要意识到情绪、甚至负面情绪是人的本能,本身没有好坏。只不过用的地方不同而已。

在《消极情绪的力量》这本书中说愤怒可以保护我们、愧疚可以让人吸取教训、焦虑能够提供动力,帮人避免长期压力。

想通了这些,你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情绪。越是排斥自己的坏情绪,你越是不能跟他们和解。因为情绪是天生的,不可能排除掉。

在《白熊实验》这本书中,用实验验证了一个结果:越是排斥,越会加深大脑对某一事物的印象。正确的做法是拥抱“白熊(这里白熊为你想排除掉的东西)”。

前几天跟孩子一起听王弘治讲《西游记》,说到猪八戒都修成正果了,还被封为净坛使者,让他享受吃喝。为啥呢?

王弘治的解释我很喜欢:人不可能排除欲望,而是要跟自己的欲望和解。控制自己的欲望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也符合佛学要义。

那么,下面我们就讲讲,如何“拥抱白熊、跟自己的情绪和解”。

二 方法你爱发脾气,出现负面情绪是身体给了预警:

该爱自己,好好休息了;你的大脑在保护自己,也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你,咱受到了挑衅(哪怕是来自孩子的不听话、折腾,也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该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了。要改变现状,就要从以上两方面下手。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给自己时间,好好爱自己在《游戏力》《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几本畅销的育儿书籍中,都指出,家长,特别是妈妈们,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每天照顾孩子、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消耗,总有一天我们的能量会被耗光,所以我们要给自己充电。如何充电呢?

运动、跟朋友互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获得心流体验,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充电。

我不爱运动,但会尽量抽时间,让别人帮忙带孩子,哪怕20-30分钟,在小区里走走,听听音乐;

我爱读书,会给自己一个时间,静静地读一会儿。获得新知的快乐,会帮我扫除阴霾;

我还会在朋友群里,发发牢骚,吐吐槽。吐过后,虽然还要面对问题,但说话本身就有疗愈功能,说着说着就好多了。

这些都是我的方式,当然,你可以发明自己的排解方法。

不要小瞧这些东西,不要总围着孩子,有句话叫: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当你的状态良好,情绪问题也会相应减少。有个人,永远值得你爱,那就是你自己。

2 设置中断点

在控制情绪,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方面,有很多方法。

比如缓一缓、冷静过后再说话、把自己抽离出来。这我也用过,在其他文章中也分享过。

这些方法虽有用,但都教我们在快要发火时主动让自己停下,过段时间再说。

说句实话,这很难。正想发火,蓄势待发,停下谈何容易?往往是爆了几句难听的话,才意识到“不该”。

所以,以上那些方法虽好,需要反复练习、训练。等自己的大脑习惯了这种方式,能够自省后,才可“肆意”使用。

要想短期见效,我的方法是:设置一个中断点。

其实中断点就是一种“仪式”。

我跟孩子设置了一个暗号,如果你发现我快要发火了,你拍下手,我看到这个手势就知道自己该冷静了。

或者我感觉自己快发火了,拍一下手,提醒自己。

这样真的有效?真的有效,听我说。

在魏坤琳推荐的这本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丹尼尔·T·威林厄姆教授,讲解了大脑的工作机制。大脑非常善于将工作模式化,依赖记忆去行事。

比如,骑自行车,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吃力,但等熟练后,我们的大脑中的“自行车回路”非常稳固,我们再骑自行车依靠的就是记忆和自动系统。不会说我怎么蹬脚蹬,怎么掌握车把。

当你设置了中断点,大脑得到了提醒,更容易切换模式。这个仪式可以提醒大脑跳出“注意力残留”(当任务要切换时,大脑可能因为上一项任务的记忆残留,而很难进入下一项工作。这就是注意力残留)——跳出将要发脾气的状态,切换到下一步:回屋冷静。

中断点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警示。一两次后大脑就记住了这种方式,并且固定成“稳定回路”。下次直接调取使用。

当然,在使用前,可以跟孩子练练。也可以自己练练。大脑有预设,到生气的时候,就比没预设好很多。

你可以设置自己的“中断仪式”。比如说个暗号:台灯、苹果、小丑等。然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冷静也好,数数也好,想象这是别人的孩子抽离出来也好。

3 提升自己的“情绪粒度”

我在自己的其他文章里,反复提到过。

读了很多有关情绪方面的书,各种学说都有。也挺好,但我觉得可操作性最强的,还是美国心理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在《情绪》一书中提出的“情绪粒度”一说。

所谓提升情绪粒度,简单说就是理解更多情绪描述的词语。情绪粒度高的人感知情绪更有层次。能区分心旷神怡、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大喜过望、欢天喜地、心花怒放、春风得意等这些欢喜的细微区别。

而普通人只能感受开心或者不开心。

巴瑞特教授说,情绪是大脑根据现实情况和自身的感觉,主动选择的。比如,我们在野外看见蛇,肯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时候大脑根据身体的这一系列反应,给自己找了一个相应的情绪——恐惧。

根据这个原理,如果我们理解的情绪词汇越多,那么大脑就更能找到贴切的情绪,相应地也能更好地计算情绪,找到解决方法。

这个学说并不是解释情绪的唯一学说,但根据这个“情绪粒度”说,牛津大学做过实验。一周只给学生教授半小时的情绪词汇,学生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就能提高。

我经常带孩子一起学习情绪词汇、演表情,对孩子和我自己的情绪控制都有帮助,如今我和孩子都不怎么发脾气。推荐你也试试。这个一点儿都不难。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简单总结一下:

要改变爱发脾气的现状,首先不要太苛责自己,拥抱自己的坏情绪,正确认识坏情绪;如何做呢?我提供了几个方法:给自己时间充电、设置中断点、提升自己的情绪粒度。我要提醒你的是,发脾气后,哪怕你设置了中断点,不再发脾气。还是最好和孩子分开,以我的经验,看见熊孩子的“熊样”会被刺激。这给我们控制脾气制造了更大的困难。

我一般是躲在屋子里,或者扭转身自己思考。

说了这么多该结束了。祝好,谢谢阅读。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