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盲盒综合评价,盲盒经济火热,有哪些举措可以加以控制

1.整体评价

盲盒10款盲盒综合评价,是指盒子里装着样式多样的可爱玩偶手办,但并没有标注具体是哪一款,消费者在提前不知情的状况下随机消费盒子里的产品。盲盒文化是诞生于日本的潮玩,最初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欧美后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盲盒以其限定款的饥饿营销方式,极大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和复购欲。从宏观消费环境来看,在当下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销售已从贩卖商品发展为贩卖娱乐,“盲盒经济”的热潮也由此而来。

2.产生原因

(1)契合Z世代的饥饿营销催热“盲盒经济”,满足消费者心理。盲盒市场伴随着Z世代的审美偏好而兴起,满足了他们的“赌徒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收集癖“和追求完美、彰显个性的消费心理。以盲盒形式售卖的产品给人不确定感,因此消费过程会感到好奇,抱有期待。而拆开的那一刻,不确定感得以消除,负责奖励过程的大脑区域被激活,使消费者可以得到享乐体验。

(2)盲盒企业净利润3年涨近300倍,衍生经济兴起。2017年至2019年,盲盒行业龙头泡泡玛特营收增幅超过220%。2019年,公司净利润达到4.5亿,净利润3年暴涨近300倍。作为文化创意的一个新兴载体,盲盒是助力文化创意走进大众视野的流量担当。文创产品盲盒使文化创意IP、博物馆文化、地域文化等火速出圈,文化创意产品在盲盒的加持下,会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行为。

(3)操作门槛低,延伸行业多,给盲盒+的商业模式极强的吸引力。行业门槛低,使一些滞销产品、三无产品转型做盲盒提供了便利。近两年,不少上市公司对盲盒市场进行广泛的线上布局,涉及行业流域越来越宽。在盲盒经济中,上到品牌商、设计师(IP生产者)、无人零售机的相关产业链和代理销售、二手交易及配件、快消市场都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3.消极影响

(1)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采用饥饿营销、虚假宣传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为,对青少年群体“下手”,原因就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健全,容易对盲盒经济产生追捧心理,这种营销方式无疑是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为。

(2)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商品销售,都必须承担起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不可企图利用盲盒营销获取更大的带货量,如若不将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主营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企业将难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3)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由于盲盒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些商家利用这种“漏洞”和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开始打造盲盒系列概念,售卖“三无”产品和仿冒品,设置“隐藏款”从而进行饥饿营销误导消费。不少网友在“NBX网红文具盒”商家购买文具盲盒之后,反馈是“与视频不一样”,并表示很失望,劝说其他网友“千万别买”。

(4)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由于盲盒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信息存在一定的保密性,消费者无法看到商品的外形与质量等属性,这将会是消费者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很多购买机票盲盒的网友,遭遇了无法退款、无法兑换等问题,不仅影响出行计划,用户权益也受损。2020年,黑猫投诉上已有144条相关投诉。

4.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1)健全市场管理机制。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成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从行业准入、产品监管、品牌塑造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和体制。

(2)建立盲盒行业规范。规则要透明、规模要控制,只有这样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将转变成赌博行为或诈骗行为,必要时应针对其行业特点出具单独的监管条例或者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

(3)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媒体除了对于盲盒行业监管政策的解读以外,还需要宣传弘扬理性的盲盒消费观。盲盒消费主体是“Z世代”,如果没有健康引导,会让年轻人陷入乱花钱、“赌”等不好的心态。

(4)限制最低消费年龄。目前盲盒中存在假货和三无产品,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盲盒消费购买不限年龄,并且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消费金融、分期还款等金融服务。限制未成年人消费,是减少未成年人消费者投诉案件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有效途径。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