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孕妇在怀孕期间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身体每一点变化对妈妈来说都显得极其重要。所以,她们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孕检,正是这些孕检,让我们可以时刻关注着孕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问题。羊水的量也是孕检的其中一个关注点。

关于提到的问题:妈妈怀孕期间出现羊水过多的情况是不是一定就是畸形?

下面给出结论:羊水过多,有很多原因,比如母体的因素等。但是羊水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胎儿就是畸形的。

主要有以下原因,胎儿畸形只是其中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1:胎儿过大。需要知道的是,羊水量和胎儿大小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胎儿越大,羊水量越多,这种情况下,其实是属于正常情况的,宝爸宝妈完全不用担心。

2:孕妈的疾病导致。当孕妈患有如糖尿病、高血压、急性病毒肝炎和重度贫血等疾病时,也有可能导致羊水量增多。

3:胎儿畸形。当胎儿畸形时,由于胎儿吞咽羊水障碍,也有可能会导致羊水过多。

记得怀孕的时候,到11周去做NT检查,B超单已经显示羊水的深度,从此羊水就可以作为一项评估胎儿是否正常的指标。很多孕妈妈都在后台咨询过我,羊水多了怎么办,羊水少了怎么办,心里特别紧张,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一些现象,羊水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羊水的作用我们经常把子宫比做一个游泳池,羊水就是池子里的水,羊水可以给胎儿提供恒定的温度,一般在40度左右,比我们的体温略微高一些。羊水可以让胎儿在子宫里自由的活动,维持胎儿健康生长、发育,没有羊水,就像鱼儿离了水,胎儿就不能存活。

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我们都知道羊水穿刺,胎儿的皮肤组织会脱落到羊水中,所以提取羊水,可以检测到胎儿的染色体,通过分析羊水确认胎儿的染色体是否异常。这样看来,羊水的作用真不少。

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羊水的成分羊水的成分随着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孕早期,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通过胎盘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当胎儿血循环形成后,胎儿体内水分和小分子通过皮肤渗出,构成羊水的一部分。孕中期以后,胎儿的肾脏具有排泄功能,排出的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孕晚期,羊水90%以上是水分,另外含有矿物质、尿素、尿酸、肌酐、胎脂和胎儿上皮细胞等。

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羊水指数做产检时,B超报告单上会出具两个数据,一个是羊水指数、一个是羊水深度或者羊水暗区。

羊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羊水的正常值是多少羊水多一定是畸形吗

做B超时,以孕妈妈的肚脐为中心,分上下左右四个区域,测量出羊水深度,将四个区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得到的数值就是羊水指数。正常范围是8-18厘米。

羊水暗区是羊水的最大深度,正常值是3-8厘米。

羊水的量羊水的数量是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的,到了35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在12周左右是30ml,到35周左右接近1000ml的峰值,到临近分娩的时候,可以减少到100-200ml。

羊水偏多羊水偏多是指羊水指数大于18厘米,可能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胎儿发育畸形、孕妈妈的血糖偏高引起的。羊水过多容易妊娠高血压、早产、羊水破裂的危险,胎儿容易出现胎位异常、胎儿窘迫等问题。如果出现羊水偏多的情况,要注意多休息、少吃盐,多吃一些利尿的食物,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

羊水偏少羊水偏少预示着胎儿发育迟缓,或者说胎儿的肾脏出现了问题,不能将更多的尿液排到羊水中。羊水偏少,容易造成胎儿死亡,孕妈妈在分娩时不容易顺产,增加了手术风险。

如果羊水偏少的情况,孕妈妈一定注意按时产检,平时可以采用在2小时内喝2000ml液体的方法补充羊水。能喝的液体可以是白开水,也可以是果汁、牛奶、豆浆等。

羊水浑浊羊水应该是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但有时会出现浑浊状态,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胎儿发育成熟,二是胎儿缺氧。如果胎儿在子宫内处于慢性缺氧状态,胎儿肛门括约肌松驰,排出的粪便就会进入羊水中,使羊水浑浊。羊水浑浊后,新生儿容易发生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粪吸入性肺炎、羊水咽下综合症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分娩。

胎心监护是判断羊水浑浊时中胎儿是否缺氧的一项比较可靠的指标,所以孕晚期一定注意做胎心监护。

羊水破裂很多孕妈妈会出现羊水破裂的问题,通常是因为宫颈松弛、羊水过多、羊水感染、腹部受到撞击等原因造成的,也有很多不明原因。羊水破裂容易造成胎儿早产或者死亡,所以一定重视该问题。如果出现羊水破裂,要注意平躺下,垫高臀部,及时就医,防止脐带脱垂。

总之,羊水是孕期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孕妈妈一定注意关注检验结果,并且注意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发现羊水问题。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