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正在减肥,想问一下大家过午不食有道理吗

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日落而息也就是太阳下山就休息了,午时是11:00-13:00的时间,如果太阳下山的时间是18:00左右,那么13:00吃的相当于晚餐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消化系统大约4个小时消耗完每一餐的食物,这个“过午不食”对于古人还是比较科学的。

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普遍的休息时间会延续到夜间的十一二点左右,过午不食明显就不适合了。现代人长期的过午不食就是严重的节食现象,这会严重消耗自身肌肉的含量,肌肉是我们基础代谢率的重要来源,肌肉含量降低后会出现基础代谢率的下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恶性反弹与越减越肥的现象。

合理的饮食方式是少吃多餐,减脂期间建议:每餐主食在一拳左右,肉的份量在一掌左右(动物的内脏、皮、脂肪要避免),蔬菜的份量在双手的两捧左右,此外还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炖涮为宜,尽量避免煎炒烹炸。两餐之间可以用一拳的苹果(或其他非热带水果代替)或者低糖酸奶作为加餐,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这样就不会有严重的饥饿感。

体重管理重要的是坚持,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或者方便法门,任何鼓吹效果的产品也难免有智商税的嫌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过午不食,其实是佛陀时代,佛陀对于出家人的要求。

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正在减肥,想问一下大家过午不食有道理吗

在律部中,这个名词准确说是“不非时食”。

过午不食是什么意思,正在减肥,想问一下大家过午不食有道理吗

不非时食,包含了从当天正午之后,到次日天明之前,不吃任何东西。

过午不食的来由如果读过《阿含经》系列,就知道佛陀的制戒,大多有某个具体缘由。

“过午不食”,也有。

在佛陀时代,比丘们一开始还是可以下午、黄昏去乞食的。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佛陀便制定了戒律。

《增一阿含经》记载,当时有一个长老,叫做迦留陀夷。这位长老,经书记载,“颜色极黑”,就是皮肤很黑。一次,他在“天色暗冥”之后,进城托钵乞食。

这次,他乞食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主妇,正好怀着孕。印度的传统,是将供养食物给沙门视为一种福德。一听说有沙门在外乞食,这位女主人就十分欣然地拿着食物出来了。

没想到此时突然大雨倾盆,雷鸣闪电。一道闪电下,恰好照见了迦留陀夷长老极黑的脸。主妇没有做心理准备,被吓得大声惊叫“鬼呀!有鬼呀!”,而经这一吓,动了胎气,腹中的胎儿竟然流产了。

因为这个缘故,再综合其他的几件事——有比丘去城中观看节日表演,黄昏才回来;再加上当时的婆罗门、印度教徒奉行“过午不食”,讥笑说,“我们都不吃夜饭,这些佛教比丘反而吃”——佛陀便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戒律。

过午不食的好处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写道: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三、易入禅定(梵语dhyana)。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五、欲得解脱(梵语vimokso),食欲必然净化故。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汉地寺院为什么有晚饭?

在印度,因为天气炎热、自然作物丰富,僧人摄取中午一顿,其后一直打坐,对身体影响不大。

(印度高温可达四十多度,想想看我们在三十多度的夏天就已经“苦夏”,吃得少,以水果蔬菜为主,就能理解。)

但汉地寺院,有劳作的传统。

一句禅宗话叫做“一日不劳作,一日不得食”。

在过去的年代,很多寺院处于偏僻的地方,开荒、种地、收割全靠僧人。

因为劳动量大,对热量的需求也大。晚上一般都得吃一顿,否则扛不住。所以在多数寺庙中会提供,但名为“药食”——这不是满足口腹之欲,是治病的药。

藏传佛教,因为西藏气候严寒,加上僧人辩经、法会等也很消耗热量,所以也没有一概持“过午不食”。

但尽管如此,无论汉藏,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