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喂养狗狗吃生肉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来说是没有什么坏处的,至于你说的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它容易攻击人,我认为也不会。

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狗狗的品种直接决定了它到底是容易暴躁的还是温顺的。有些狗天生就是容易攻击人的,体型大的比如藏獒什么的,无论你如何训练,都不能扼杀它的天性。这种狗如果多喂一些生肉,搞不好真的会刺激到它。

还有些够比较温顺,就是咱们自己家常养的那种,金毛啊什么的,这些狗即使你喂它吃生肉,估计也难以刺激到它。它的天性就决定了它要依靠撒娇卖萌,才能获得人类的宠爱,争取一席之地。

再说了,你给它吃,硬塞给它,也不见得它一定就多喜欢吃啊!

若是乡下那种撒欢到处跑的,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要说生肉,乡下没有什么讲究,家狗肚子饿的时候找着什么吃什么。

如果是宠物狗,我建议最好还是不要。宠物狗受多年的环境和喂养方式影响,肠胃差不多已经被驯化了,习惯吃熟食,有些更讲究的还要搞科学营养搭配喂食。长此以往,物竞天择,宠物狗的肠胃多多少少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直接喂养生肉了。

你想想,我们的老祖先也是一步步发现烤熟的肉要比那种鲜血淋漓的肉美味,这才有了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改变。狗狗估计也不傻,它吃过熟肉,觉得味道更好,哪儿还会再回头吃生肉。

 

BMJ:53.6万人16年跟踪研究,每天吃3两红肉与9类疾病死亡率增加高相关 | 临床大发现

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吃生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常吃生肉会不会激发狗的野性,使其易于攻击人

大家还记得两年前朋友圈里疯传的WHO版「致癌名单」吗?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红肉归为「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高」级别(2A类),并将加工肉制品归为「人类致癌物」(1类)[1]。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千万别给孩子吃红肉》《火腿、培根万万不能吃》等惊悚报道。

这事儿最近又有了新的进展。然而,要让广大吃货失望的是,红肉这次可能真的无法「洗白」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项涉及53.6万名50岁至71岁中老年人,长达16年的饮食和健康追踪研究显示,吃较多红肉(约134g/天)的人其死亡风险增加了26%,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和包括癌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中风、糖尿病、感染、阿尔茨海默氏病、肾脏疾病和慢性肝病等9类疾病的死亡率增高有关!另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与吃白肉少的人相比,吃白肉多的人其死亡风险降低了25%![2]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上周的《BMJ》期刊上[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的说明[1],红肉指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比如牛肉、猪肉和羊肉;相反的,家禽和鱼等非哺乳动物的肉叫作白肉。而加工肉制品指经过腌制、风干、发酵、熏制等为增加香味、改善保存而处理过的肉类,比如热狗、火腿、香肠、牛肉干以及肉类罐头和肉类配料等。

关于人类吃肉,怎么看都觉得没毛病,毕竟肉类食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和蛋白来源。但是肉类食品(包括加工肉制品)中含有的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红肉和肝脏血液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就有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已经有足够的研究显示,血红素铁的高摄入量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关[4];饮用水和加工肉类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又与不同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5]。这正是2015年世卫组织果断将红肉和加工肉列入「致癌名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究竟多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造成什么样以及多大程度的影响?这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数据来说明。

从1995年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退休人员协会(NIH-AAPR)在美国六个州(California, Florida, Louisiana, New Jersey, North Carolina and Pennsylvania)和两个大都市地区(Atlanta, Georgia and Detroit, Michigan)向350万50-71岁的AARP成员进行了关于人口特征、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6]。

基于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学家Arash Etemadi及其团队,针对其中的536 969人(316 505男子和220 464名女性)进行研究(数据止于2011年)。通过使用国家癌症研究所饮食史调查表(DHQ),对参与者包含124项食物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将所有营养变量除以每日卡路里摄入量(营养密度法),并将卡路里值调整分为整个队列的五分之一。

NIH-AARP饮食和健康研究队列的基线特征与每五分之一人群的红肉摄入量(数字是百分比,除非另有说明)

用当下的时髦话讲,数据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石油」。样本规模和数据量如此巨大,研究人员果然不负众望,从中挖到了宝贝。在将调查数据结合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库、美国社会保障局死亡档案信息后,分析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的确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肉类消费和死亡率(由于原图片较大,本页面显示不清晰,完整的实验结果见/content/357/bmj.j1957)

左图:除阿尔茨海默症之外,全因死亡率都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五分之一与最低五分之一的风险比为1.26,也就是增加了26%,95%置信区间为1.23至1.29),而慢性肝脏疾病的死亡风险表现得最为强烈(风险比2.30,置信区间1.78至2.99);

右图:相反的是,白肉摄取量最高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风险比0.75,置信区间0.74-0.77)。

另外,与食用加工红肉相关的死亡率大幅增加,涉及总死亡人数的50.1%,癌症死亡人数的37.0%,心血管疾病死亡的72.0%,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55.8%。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硝酸盐的高摄入量,当然血红素铁摄入量也与加工红肉相关,但影响程度较小(20.9%至24.1%)。

加工红肉类食物和肉类相关化合物在NIH-AARP饮食和健康研究中主要死亡原因的分析结果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红肉的血红素铁,特别是加工肉类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对9类疾病死亡率的增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另一方面,白肉特别是未加工的白肉,与几乎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风险降低有关。

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肉类消费的趋势日益增加。不过最近的研究也显示出,受消费者饮食和健康意识的影响,禽肉作为肉源的受欢迎度不断增加,而红肉的消费趋势有所降低[7]。

这是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研究结果有着足够的说服力。Arash Etemadi同时也表示[2],「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我们不能确定红肉就是导致这些疾病和死亡的原因,但是我们有跟踪了16年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在发生的死亡。」

参考资料:

[1]/features/qa/cancer-red-meat/en/

[2]:///2017/05/15/well/eat/red-meat-increases-risk-of-dying-from-9-diseases.html?rref=collection%2Fsectioncollection%2Fhealth&_r=0

[3]Etemadi A, Sinha R, Ward M H, et al. Mortality from different causes associated with meat, heme iron, nitrates, and nitrites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 bmj, 2017, 357: j1957.

[4]Fang X, An P, Wang H, et al. Dietary intake of heme ir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 25(1): 24-35.

[5]Habermeyer M, Roth A, Guth S, et al. Nitrate and nitrite in the diet: how to assess their benefit and risk for human health[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15, 59(1): 106-128.

[6]Schatzkin A, Subar A F, Thompson F E, et al. Design and serendipity in establishing a large cohort with wide dietary intake distribution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diet and health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1, 154(12): 1119-1125.

[7]Yen ST, Lin BH, Davis CG. Consumer knowledge and meat consumption at home and away from home. Food Policy2008;357:631-9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