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内心和谐柳下惠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孟子认为柳下惠也是圣人。鲁国大夫柳下惠在一个寒夜里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柳下惠是什么意思,眼看着就要冻死了,柳下惠把姑娘抱在怀里温暖了一夜,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和非分之举,人们称赞柳下惠是正人君子。柳下惠不仅是正人君子,还是一个著名的贤人,《论语》中记载: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柳下惠当时在鲁国担任司法长官,三次被撤职。有人告诉柳下惠,你盛名远扬,为何不离开鲁国,到其他国家去做官呢?柳下惠说,我按正道侍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我不按正道侍奉君主,为什么要离开本国呢?”看来在孔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以直道而行、坚持正义的贤人君子,是个值得尊敬的牛脾气。但在孟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个一团和气追求和谐的人。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羞辱,不会因官小而辞职;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干,但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冷落遗忘也不怨恨,困窘也不忧愁。与乡里人相处,很随和地而不忍心离开。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身旁赤身裸体,又哪能沾染着我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风范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刻薄的人变得厚道了。” 柳下惠始终保持人格独立和内心和谐,世界如何与我无关,我只做我该做的事,别人对我如何也没有关系,我依然微笑面对社会。

孟子很推崇柳下惠的和光同尘、和而不流的精神,认为柳下惠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人格,如春风化雨,能让刻薄寡恩的人变得朴实厚道,让心胸狭小的人变得宽宏大量,能对社会产生正能量,所以,孟子把柳下惠看成是圣人中最为和乐的人。

在孟子把柳下惠列为圣人之前,社会上关于圣人的标准,特别是孔子关于圣人的标准,实在是太高了,高的一般人都遥不可及。当时孔子认为,圣人必须拥有王位,这样的标准太严苛,让历史上好多贤人都失去了做圣人的资格,连孔子自己也被挡在了圣人门外。孟子对圣人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孟子首先降低了圣人的标准,让他们从云端落到地面,成为百姓眼中可爱可敬可亲可学的人。孟子认为,只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没做过王也可以是圣人。所以不仅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是圣人,周公也是圣人,甚至连伯夷、伊尹、柳下惠那样的贤人,也可以升格为圣人。在这个标准下,孔子很自然地成为了圣人的一员了。

孟子还别出心裁地把圣人进行了分类。拒绝吃周朝粮食最后被饿死的伯夷,是最清高的圣人;厨师出身商朝政治家伊尹,为国为民最任劳任怨的圣人;鲁国大夫柳下惠是最为和气的圣人;而孔子是进退有度识时务的,是圣人的集大成者。孟子降低圣人标准的行为,蕴含着他的良苦用心——当圣人的理想触手可及时,人们就不会自暴自弃。因为,自暴自弃的心理往往来自于看不到未来的绝望与焦虑。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自于《荀子·大略》,文中写到:“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就广为流传了,可谓是家喻户晓。成语形容男子两性关系正派。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那么这段话究竟什么意思呢?

相传柳下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夜宿在城门,遇到一位无家的女子。柳下惠害怕她被冻死,所以叫他坐在自己的怀里,解开自己的外衣包裹住她,同坐了一夜,并没有发生什么非礼的行为。于是柳下惠就成了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于毛亨,他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述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位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个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来到男子这里来寻求庇护,男子却不让女子进门。女子从窗户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去。”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十六不能同居。现在你还很年轻,我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女子说到:“你为何不能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的女子,而别人认为他没有非礼的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

其实这个典故便可以充分展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但是我疑惑在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大肆的宣扬而且会有那么多人信!

柳下惠坐怀不乱究竟是真君子还是假小人?

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下方留言分享。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