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带是否异常,大寒迎大雨、大雪,专家说夏季雨带或偏南走,南方会降雨猛增吗

今日大寒今年雨带是否异常,全国大范围降雨雪超25省,专家:我国夏季雨带或偏南走

今年雨带是否异常,大寒迎大雨、大雪,专家说夏季雨带或偏南走,南方会降雨猛增吗

“万里覆寒云,千里飞素雪”,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有文学记载,“寒气之逆极,故为大寒也”,可是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是非常寒冷,南北差异大,北方早已是冰天雪地,南方阴雨绵绵。

今年雨带是否异常,大寒迎大雨、大雪,专家说夏季雨带或偏南走,南方会降雨猛增吗

一到大寒北方冷空气加快南下的步伐,南方的暖流也会快速涌入北方,冷暖交替就会引发降水。北方将出现降雪天气,南方由于温度不够低,将出现明显降雨过程。在民素中有“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说法,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但是,大寒的冷是有盼头的,离春节很近,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今年雨带是否异常,大寒迎大雨、大雪,专家说夏季雨带或偏南走,南方会降雨猛增吗

古代民间是非常留意“大寒”的寒冷程度的,冷不冷,下不下雪,直接能够影响到春季温度和土壤墒情的。古代农民认为,如果大寒不冷,那么春天冷的时间可能就会比较长一些,这些都是老辈人通过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迷信,气候环境都变了,谁还看节气种地?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天气预报在准也是预报几天的,没有对年景的预判。但是,老辈人的农谚里却有对年景的预判,比如,老人说,今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意思是说今年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这些是根据《灶马头》这本书来推测的。

关于大寒的农谚也很多,分享几个作为交流,感受一下老辈人的聪明才智!农谚说“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里面说了两个节气,“大寒”和“春分”,老辈人是通过“大寒”这天是否寒冷来预判“春分”的气温情况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寒”这天比较暖和,那么到了“春分”的时候还会比较冷,冷空气褪去的晚,对春天庄稼生长不利,会发生倒春寒的情况,造成黄苗、死苗的情况。类似的农谚还有“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不刮风,冷到正月中”等等。

这些农谚都是说“大寒”该冷的时候还没冷透,到了来年该暖的时候,气温回升也会慢。我们自己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老辈人总结的农谚都是来自生产和生活中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寒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节气到了,第一个5天农村要开始孵小鸡了,第二个5天鹰隼之类的征鸟,也开始感受到气流的变化,盘旋在空中寻找食物来抵御严寒,最后5天河流中的冰更厚了,一直冻到河水的中央。虽然,河水里的冰很厚,可是我们会发现在冰层的深处,春水已经生成了,寒极就是暖的意思。

那么今年大寒冷不冷呢?从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来看,从1月20-27日期间,将有两波降水过程出现。北方多地有雪,南方多地也将出现降雨天气,涉及范围多达25省,南方多地迎来中到大雨天气。其中,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最为明显。另外,25日至27日,国内中东部大范围雨雪过程,降雪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河南等地雨雪日数累计可能会达到5天或以上,积雪深度或超过20厘米。据预报显示,阴雨天气将会持续到农历新年。

农业农村部也下发了《紧急部署大范围雨雪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做好雨雪天气防范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减轻灾害影响,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保证“菜篮子”产品生产安全,为稳产保供赢得主动。

所以,今年“大寒”期间还是比较寒冷多雨雪的。降雪、降雨有利于缓解冬春干旱的情况,再有,现在冷,说明冷空气正常到来了,来年气温回升也会比较早,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和早春作物种植。

我国夏季雨带偏南,意味着什么呢?如果,真的像专家预测的那样,雨带“偏南”,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可能会出现较为严峻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降雨的主要区域可能出现在“偏南”位置(偏南走),意思是说,可能导致南方降雨的地方增多。本来南方雨就多,再增多可就不是好事情了。

其实,这只是专家的一种推测,降雨是多方面引起的,并不是简单说有“雨带”就会出现大量降雨。再有,雨带“偏南”,也不一定是南方下雨就多,只能说是概率比较大,具体能不能导致猛增雨水,还无法确定。

总之,今年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冬季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范围非常广,特别是22-24号,降雨范围扩大明显,25-27日下雪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河南等地雨雪日数累计可能会达到5天或以上,积雪深度或超过20厘米。

另外,夏季雨带如果出现偏南的情况,南方雨量猛增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气候变化无常,也是可能存在变数的。既然专家有这样的推断,我们还是要做好预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必定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没有改变的,并且,时常会出现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出现任何波动也是很正常的,都是概率上的事。作为农民我们能怎样呢?只能随时留意天气预警信息,多留意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防控指南,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仅此而已!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