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签劳动合同有编制吗,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去的职工,都会有编制吗

很遗憾事业单位签劳动合同有编制吗,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去的职工,不一定就会有事业编制,也有可能就是编外人员。参加考试之前一定要仔细观看招聘公告,确认事业单位招聘的是不是编制人员,否则可能造成困扰。

现在我们所说的编制,只有两类: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具有行政编制的干部,我们称之为公务员;而事业单位的正式干部职工,则拥有事业编制。现在拥有编制一般都要满足“逢进必考”的原则,也就是说要获得编制,必须通过统一的招聘考试。这说得有点绝对,因为还可以通过调任的方式,不过调任是极其稀少的。“逢进必考”说明了获得编制是十分困难的。

获得事业编制必须通过事业单位统一考试,但反过来,通过了事业单位统一考试,却不一定获得事业编制。因为现在事业单位,无论是招聘有编制的人员还是编外人员,都会组织统一考试。有时候招聘编外人员所要求的条件并不比招聘有编制人员的条件差。所以,最终有没有编制,还要看事业单位招聘的是否是有编制的人员。

如何判断事业单位招聘的是否是编制人员呢?其实只要观察仔细,很容易搞清楚。我们只需要看事业单位发布的招聘公告内容。如果是招聘有编制的人员,一定会明确这一点。并且会说明录用人员会与单位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也会明确招聘的岗位: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还是工勤岗?程序严格,考试严谨。

而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现在大多都是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在招聘公告当中一定会明确招聘编外人员这个信息,并且会明确与哪个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薪资待遇等方面也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包括是否缴纳五险一金,是否有其他福利待遇等等。而招聘编制人员就不会强调这一点,因为编制人员都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明确的薪资标准。

虽然从招聘公告上一般可以看出是否有编制,但如果不能,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事业编制人员与单位签订的是《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而编外人员要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要不就是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②单位编制本上是否列有名字。列有名字,说明已经在编办备案,是有编制,反之,则没有。

③看所聘用的岗位。编制人员聘用的岗位包括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而编外人员,一般会被聘为普通或辅助工作人员。

目前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的待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工资待遇。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要比编外人员要高得多,各项保障也要好许多,编制人员会缴纳五险一金和职业年金,甚至补充医疗保险等等。而编外人员一般只有五险一金。

②发展前景。编制人员可以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规定逐级晋升,能够晋升到什么层次,看个人努力。但编外人员都是从事辅助性工作,工作无论多突出也不可能成为编制人员,更不可能担任单位的重要职务,发展受限。编外人员最多能够保证工资待遇逐年会有一定的增长。

③稳定程度。事业编制人员俗称铁饭碗,工作稳定程度不言而喻。编外人员则不一定,他们毕竟大多是劳务公司派遣人员,是否需要全凭事业单位来定。很可能由于清理而失去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事业单位考试的干部职工,不一定就拥有事业编制,在招聘公告上就可以明确看出。编制人员和编外人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在参加考试时一定要看清楚。

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这个属于事业编吗?是否是属于事业编,这个不能只是看聘用合同,而是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即国务院令第652号规定的内容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事业单位进人的渠道。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进入事业单位一般有这么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调动。调动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之间,或是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人员岗位轮换,或是交换的一种方式,主要涉及到事业单位的领导,或是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上级任命的人员、涉密岗位的人员等;第二种属于政策性安置的人员。这部分人员比如每年需要由地方安置的转业军人,尖端专业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等;第三是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一般都要通过同级人事部门组织的招考,经过相关程序录用的人员。

第二,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事业单位除了原有工作人员、政策性安置的工作人员、上级任命的人员和涉密岗位工作人员以外,新进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需要经过如下程序。一是制定公开招聘方案;二是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三是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四是考试、考察;五是体检;六是公示拟聘人员名单;七是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如果经过了这七个程序进入事业单位,然后再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

第三,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是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都要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的年限最低为三年以上,其中第一次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试用期为12个月;如果继续在事业单位工作满10年以上,距法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与事业单位签订至办理退休时的合同,也就是长期聘用合同。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具有以下情节的,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一是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二是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与事业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之后,如何判定是否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由于目前事业单位是采取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的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原有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根据岗位设置的需要,采取内部竞聘上岗的方式,然后和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新进人员采用的是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工作人员,不管是哪种人员,进入事业单位以后,都要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那么在签订聘用合同以后,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呢?一是看签订的合同模板。编制内职工签订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合同内容里对于是否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具有明确的条款说明,这样的聘用合同是有编制的聘用合同;二是按照公开招考程序进入事业单位,和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的,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三是进入事业单位以后,人事部门或是单位负责人会明确告知你是否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四是如果和事业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而不是聘用合同,那么就属于编制外人员;五是从社会保险的缴纳来看,如果单位为你缴纳了五险二金的,二金主要是住房公积金和职业年金,特别是缴纳了职业年金的才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和事业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是否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要根据进人的渠道,签订聘用合同的格式和条款、是否缴纳职业年金等来作出判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当地人社部门统一招录,由人社部门出具报到介绍信到事业单位报到,并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的,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