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怎么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刍”到底读zōu还是chú

读chú氍毹怎么读。刍狗就是祭天地时草扎的狗,比喻无用的东西,不值得留恋。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这个话常被人误解,也常被人批评。无非是说老子的天地观不仁嘛!其实老子只是说这个天地无所谓仁不仁。天地这里指的就是本无言的虚无大道。老子认为这个道贯通一切,又是虚无的,所以这个道没有什么善恶是非、仁不仁这些概念。这个虚无之道永恒存在,天地万物在它那里就跟草扎的狗一样,都是自在自为的,与这个大道本体扯不上什么关系,因此也谈不上仁不仁这些东西。道虽贯通一切,但这个道是虚无之道,它自身是没有实体的。所以道不会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仁不仁。道没有这些概念。所谓仁不仁,都是人类用来判断是非的概念。对于本来无言的虚无大道来说,这些概念是不存在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不是说圣人心狠,把老百姓看成草狗一样不值一提。不是这个意思。老子说的圣人是指悟道的觉者。在悟道的圣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所谓仁与不仁这种二元相对的概念认知,在悟道的圣人看来是不够圆满的。悟道觉者看百姓和草狗都是一样的,都是自为自在的,自生自灭的。就像天地看万物如草狗,圣人看百姓也如草狗。天地不对万物负责,圣人也不为百姓负责。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复强调这个道是虚无之道,所以要大家守虚静。“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辩论仁与不仁这些东西在老子看来都属于“多言数穷”,这里的“数”通“速”,意思就是道理讲得越多,气数衰竭的越快。守于中就是守虚静。中指的是虚无之道。老子这个说法其实就是要消除二元相对的认知,而不是说天地、圣人缺乏仁爱之心,否则他就不会说:“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意思是天道是没有私心的,它只是永远在照顾善人。老子也是讲善有善报的。

1、齉, nàng,36画,意思: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受了凉,鼻子发~。

2、鼟,tēng,25画,意思:指鼓声。

3、鬣 ,liè,25画,意思:某些兽类(如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

4、齇, zhā,25画,意思:鼻子上的红斑,就是酒渣鼻的渣。

5、鼹,yǎn,23画,意思:哺乳动物,长十余厘米,毛黑褐色,趾有钩爪,善掘土,白天住在土中,夜晚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俗称“地排子”。

6、氍,qú,22画,意思:中国汉字中的一个,常组词氍毹代称舞台。

7、龢,hé,22画,意思:指编管吹奏乐器,是后来小笙的前身。

8、灏 , hào,21画,意思:水势无边际。通“浩”〔灏灏〕空旷的样子。古人名用字。

9、耰, yōu,21画,意思:古代的一种农具,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用

10、巉,chán,20画,意思:山势高峻。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