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对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布局储能领域似乎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聚焦于储能领域。例如,作为国内最早进入电池储能领域的整车企业,比亚迪已在储能技术层面布局了13年,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已计划在2022年推出搭载刀片电池技术的CubeK36新型储能,其容量密度超过集装箱产品145%,占地面积却减小了50%,其基建费、全周期成本都有显著降低。除了发力独立的储能产品外,更多的车企选择将储能与充换桩、换电站以及新能源车本身进行结合,尤其是强化了新能源车在电网“削峰填谷”中的作用。2020年,蔚来汽车就曾进行了“反向充换电”的试点活动,车主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车辆中的高电量动力电池换成换电站内的低电量电池,以助力区域内居民用电的“削峰填谷”。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根据行业预测显示,电动汽车作为重要的储能单元,有望在2030年前助力电网系统实现峰谷差平价。实际上,目前储能行业所来的商业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重视。日前,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式落地,该充电站包含了特斯拉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系统、超级充电桩以及目的地充电桩。据悉,这一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能够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并储存在特斯拉储能系统中,长期来看可有利于公司充电桩系统成本的降低。“个人判断,氢能源也是车企可以发力储能板块的重要载体。”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指导意见》中所涉及到的探索开展储氢等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也是车企可尝试布局的领域。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据了解,长城汽车在此前宣布的氢能战略中,透露了其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的布局。据悉,长城汽车采取的是氢+电储能系统与燃料电池联合供电的方式,为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方案。长城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车企布局储能行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而《指导意见》的提出,则将极大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并成为我国“双碳”战略的关键支撑。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势必要通过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利用,但事实上大部分可能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存在周期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这就需要通过可存储的能源介质,实现对这些能源的存储。一位来自整车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车企借力新型储能市场化的风口,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降本的问题。在他看来,对于车企而言,在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能力的提升,降本增效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控将成为车企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来源: 证券时报网。

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发展也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在大幅度上升。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基础设施和技术瓶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居高不下的价格。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购买一辆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是要比传统燃油车高出不少的。同款车型电动版和燃油版的差价在5万元~8万元,主要在动力系统上。

新型储能政策落地,新能源车行业如何借势发力?

那么,造成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企的核心因素就是电池的成本。

业内人士称,一辆电动汽车40%以上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池组上。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单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据了解,当前动力电池的电芯1kwh的成本大约1500元左右,目前市场热销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大多在40-60度之间,算下来仅仅电池成本就需6万-9万元。

我们想要电动汽车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不仅需要在动力电池系统的各方面同时下手,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更需要通过技术改进和规模效应,大幅降低电池成本。

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