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会三问”到双奥之地:体育文化成近百年中国巨变诠释

从“奥运会三问”到双奥之地:体育文化成近百年中国巨变诠释 北京市2月20日电(卞立群)体育文化兴则中国强,国势强则体育文化兴。以筹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突破口,迅猛发展中的我国体育产业跃上新高度。

从一百年前让人振聋发聩的“奥运会三问”,到现如今北京市变成全世界第一座双奥之地,体育文化承重着国家富强、中华民族转型发展的理想,也变成中华文化强国梦的代表性工作与诠释。

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2月4日晚,令人瞩目的北京市第二十四届冬天奥运会开幕会在鸟巢体育馆隆重召开。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李骏 摄 回顾近百年时光,在时期转型的撞击中,体育文化的影子从没缺乏。

1908年,当我国读书人和青年人学员在《天津青年》杂志期刊上明确提出引人深思的“奥运会三问”时,我国正处在积贫积弱、生灵涂炭的时代。

“我国何时可以派选手去参与夏季奥运会?大家的选手何时可以获得一枚奥运会金牌?大家的我国何时可以举行夏季奥运会?"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寄予,中国人流露对民富国强的真切盼望。

刘长春。发 图片来源:刘长春。发 图片出处: 24年之后,“单刀赴会”的刘长春,经历3个礼拜的水上飘泊,总算走上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场。

“自己良知尚在,狂热依然为国为民而流,又怎能忘记中华民族,而为傀偶伪国作羊牛!”严词拒绝意味着“伪满国”比赛的刘长春,解释了“奥运会三问”的第一问。

在那一个满城风雨的时代,他意味着四万万中国人,喊出了决不当亡国奴的明显信心。

中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罗致焕在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中。中新社记者 李纯 摄我国第一位花样轮滑全国冠军罗致焕在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中。中国新闻社新闻记者 李纯 摄 刘长春埋下了一颗慷慨激昂的种籽。自那时候起,它逐渐生根发芽。

从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记录,到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再到花样轮滑选手罗致焕第一次走上冬天新项目世界最高颁奖台……

2022-02-20

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