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李莲英作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1966年发现警笛头,慈禧在位的时候,真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到了1911年,慈禧去世没有多久后,李莲英也因病去世。李莲英虽然只是一个太监,但是得宠的他,陪葬品非常丰厚,因此引来了盗墓贼的觊觎。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Δ头颅

然而追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李莲英,死后的墓穴中除了陪葬品外只有头和辫子。太监当初净身的时候,甚至是把自己的命根子留好。只是为了自己下葬后,可以有个完整的身体。至于出现这种现象,要从李莲英的死说起。

第一种说法李莲英前去山东,看望自己侄女李丽英回来的路上,被仇家杀害。然而他的两个随从,实在是无法将整个尸体运回来,只好砍回了头颅赶紧回来埋葬,因为晚一点很有可能尸体就臭了。

Δ李莲英与慈禧

然而李莲英死的时候,他的侄女还在天津,并不在山东。况且早些年时间,李莲英过继过一个女儿。自己女儿在身边,也没有必要去山东看望侄女。两个奴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砍了主子的头。

第二种说法李莲英吸食鸦片已久,到了晚年回乡无所事事后。吸食鸦片的次数更加多,到了后来面色灰暗,骨瘦如柴,已经到了没有鸦片就没办法过日子的地步。时间久了,李莲英就患上了“烟后痢”的疾病。就是一种痢疾。

宣统三年正月时间,李莲英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突然感觉腹内如刀绞,大便带血,再也难以进食,没几天便撒手人寰。关于最后一种说法,是李莲英的继孙李祥吴提供。

Δ抽食大烟

上面两种说法,都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只有头颅的问题。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李莲英生前树敌太多,死后被人分尸。但是李莲英毕竟也是慈禧最喜欢的太监,还是有很多人受到过李莲英的帮助。

念及至此的人,从分尸之人的手上要回来一个头颅。其实这些与古代行刑砍头,有人在砍头台下面收死人头是一个道理,既然无法留全尸,那就留最重要的头颅吧。

我只是来睡觉的。

7月22日,曾春亮第一次被发现在康家别墅的三楼,当时他躺在地上睡觉,被上三楼找东西的康母发现,曾春亮是这样跟她说的,现在看起来他没有说谎。

曾春亮从康家逃出来,在一个小饭馆跟饭馆的老板说,那天他看上了一栋好的别墅,家里人应该很有钱,他去了3楼,在3楼开了空调,自己不知不觉的想睡觉,就躺在地板上睡了一觉,然后被那家的老太太发现了。当时曾春亮这样说,饭馆老板并没有太在意。

8月17号康家人打扫卫生的时候,在3楼和4楼之间发现了烟头和4瓶矿泉水,甚至还有一把打火机。

个人推测有两种可能:1.这些东西是7月22日之前曾春亮留下的,在被发现之前,经常来这边居住,所以留下一些东西也很正常。

2.8月8日杀人那天留下的。当时家中就两位老人和一个孩子,都被曾春亮伤害之后,他到了3楼和4楼等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喝了一点水,抽了一些烟,后来没等到人回来,他就走了。

曾春亮从监狱里面出来,首先是想开个采石厂,赚大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开不了,后来又去浙江哥哥那边干活,因为太懒了,嫌脏嫌累,也不愿意干了,在老家无父无母,也没有住房,他就在镇上住在一家宾馆里。

曾春亮这样居无定所的人,很有可能一边偷东西,一边解决住的问题。

如今,科技很发达,只要有烟头,就能检查出DNA是不是曾春亮留下了。

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知道,解放初期,中国的基础教育刚刚起步,高小毕业,都很了不起。60年代,小学毕业能考上初中,少之又少,而初中毕业能考上高中,可谓是凤毛麟角。那个时候,小学毕业考初中,比现在考大学都难,初中毕业考高中,更难。所以,那时候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大队乃至整个公社最优秀的学生。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1966年发现警笛头,李莲英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高中很少,一个县只有一所高中,好的县也不会超过两所。全乡的初中学校有十多所,每一所初中每年的毕业生有二三百人,几千名学生报考一所高中,可以想象一下能考上的几率有多少?

从解放以后,到60年代,我们全大队,九个自然村,4000多口人,只有一个高中毕业生,他轻松的考上了大学。你没说是宝贝吗?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我们村现在几百口人,大学毕业生就有几十个,这样比较,我们就知道那时的高中生是什么水平了。

60年代,是中国生活最紧张的年代,吃不饱是普遍的现象。那时候的学生上学很苦,有许多学生搭不起学校的伙,怎么办,自带干粮。

每次上学校,家里都要准备十多天的干粮。你们不要想象这些干粮都是白面馒头,那时吃不起馒头,大多都是菜团,好一点的家庭能捎得起黑面窝头。如果是冬天还好一点,捎带的干粮不馊,尽管冰冷,最起码说不坏。可是到了夏天,捎带的干粮最多能吃上三天,就开始发馊。最后馊到什么程度?掰开黑黢黢的干粮,能扯出很长很长的丝。这些学生有办法,就把这个黑干粮,在水里边淘一淘继续吃。他们舍不得扔掉,扔掉了就要饿肚子,况且他们家里人连这样的窝头都舍不得吃。

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学习来之不易,百里挑一能考上高中,让他们骄傲,也让他们珍惜。在这个时代的高中生,他们学习特别刻苦,特别努力。 那个时代,国家处处要人才,他们想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为国家服务,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父母争光。所以,他们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成绩好。

如果说那时的高中毕业生相当于什么学历?我是这样想的,那时的高中毕业生就相当于高中生的学历,和现在的高中生拥有的知识差不多。但是有一点是现在高中生说不能比的,那就是那时的高中毕业生个个多才多艺。体育,美术,音乐个个都是好样的。现在的高中生文化知识也很深,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完全陷入到应试教育之中,忽略了体育,美术,音乐的学习。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有几个懂得音乐懂得美术,有几个是多才多艺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取消了高考,六六年的毕业生是最亏的一届。他们本来想考大学,结果停止了高招,他们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农村的回到了农村劳动,城市的回到了工厂就业,但大多数都成了下乡知青,支援了农村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全国乡村形成了办学热潮,各公社也开始办高中。六六年毕业的农村高中生,大多都充实到高中学校里教高中。他们经过锻炼,业务能力很强,后来都成了很好的老师,甚至成了名师。

我不说了,大家分析一下,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到底是什么水平!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