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郑州大河村出土仰韶时期太阳图像)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不用怀疑——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第一,从中国的遥远先民开始,就存在“太阳崇拜”天空上拍到神仙。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第二,“太阳崇拜”,是中国先民最早的“天神”崇拜。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第三,由“太阳崇拜”,形成了中国的“十进位制”,形成了“阴阳、易变”哲学,形成了中国最初的历法。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除以上,还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日鸟图像)

天空上拍到神仙,我们华夏民族,为何崇拜太阳神呢

一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泰斗袁珂先生认为,中国的太阳神是“炎帝”。

其实,应该更早。

“黄帝”和“炎帝”,属于前后脚儿的关系。《易纬乾凿度》云:“黄帝曰:太古百皇辟基,文籀遽理微萌,始有能氏。”《郑注》云:“有能氏,包牺氏,亦名苍牙,与天同生。”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中,亦云:“大能雹戏”。

“有能”“包牺”“雹戏”,都说的是“伏羲”,其既然“与天同生”,就一定比“炎帝”早远了去了。

中国先民最初信奉的“太阳神”叫“羲和”。

这有个演化过程。

《尚书.尧典》里,“羲”与“和”是主管“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分支四神”的父母。“羲”是伏羲;“和”是女娲——他俩,“羲”主日;“和”主月。

后来,“羲”与“和”被人们合并成了一位“神”,主日;而又有了一位主月之神,叫“常仪”。

屈原《离骚》云:“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这是说羲和是日神,朝发苍梧而夕落县圃。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金乌负日)

二中国的人类遗迹,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

太远的可以不说。

只说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能够确认为太阳或日纹的图像,就始终络绎不绝——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从石刻岩画到陶具玉器,色彩斑斓,形象生动。

这说明,在古代中国,至少在新石器时期,太阳崇拜已经形成,并且没有任何其他的图形可以与其相比——太阳神,是中国先民最早崇拜之神。

之所以会如此,这一定是先民们认识到,太阳驱散黑暗,也“驱”走了黑夜出没的野兽;太阳带来光明,标志着新的人们可以充分活动的时间;太阳还带来温暖,带来万物生长,总之,人们渔猎采摘种植都离不开它……。

当时的人们肯定万分惊奇——太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通”;为什么太阳会有规律地从一方升起,又在另一方落下;太阳升起之前和落下之后都在哪里;太阳在天空中“飞行”,依靠的是什么?等等等等。

在遥远的早先,当时的人们,唯一的可能,是把“太阳”看作是神。

因此,也才会对太阳既崇拜又祭拜。

更早先民的拜日习俗、礼俗不必细说了,只看看现在尚在的北京日坛,就可以知道古人对太阳神的恭敬能到何种程度。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金乌负日)

三前面说到,“羲和”本为二神——“羲”主日;“和”主月,后来才合为一体,另有生下十二个月亮的帝俊妻子“常仪”或曰“常羲”。

这种变化很正常,因为古人们白天看见太阳,夜间看到月亮。

显然,古人认为太阳更重要,有很多考古证据证明,中国先民的原始历法,应该就是太阳历。

在殷商历中,这种痕迹仍很明显——第一,太阳回归与农业收获有关,于是有了代表“岁熟”的“年”字,且把秋分即秋收不久后的第一个月作“岁首”;第二,殷人已经熟练地以“大火星”即“心宿二”观测日出规律。

这是古人常用的“偕日法”,另一种更成熟的方法叫“冲日法”。

(汉代金乌负日石画)

甲骨文中,不仅有“日”字,也有“阳”字,篆体的“昜”由其而来。

段玉裁虽然没有见过甲骨文,但他说,“昜”和“侌”是“陽”和“隂”的本字,很多现在文字学家赞同其观点,甲骨文中也有“侌”字。

“太阳”,由“日”而来,但表示的是“阴阳”哲学。“太”,极大也。所以《说文》云:“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

相对就是“太阴”,亦即月亮。《说文》曰:“月,阙也。太阴之精。”

古人的“阴阳”哲学,是从对日和月的观测及体味中总结出来的。

《后汉书.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筭。”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易.系辞上疏》:“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有之理”。

“阴阳”哲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易变”,但不是“轮回”——“易变”尽管好像也回到原点,但是“螺旋式的上升”,而“轮回”,则是不断退回原点,循环仿佛,没有改变提升。

(殷商祭鸟祈日卜辞)

四中国古代神话,也证实了先民们的“太阳崇拜”。

妇孺皆知的,是“天有十日”。

这个神话的产生——

第一,可能与古人疑惑为何每天都有太阳东起西落,于是猜测有十个太阳“轮班上岗”。而且,这是羲和安排的,太阳们东方住于“旸谷”,亦称“汤谷”的扶桑树上,一日居上枝,九日居下枝,“三星堆”出土的神树就是“扶桑树”。

第二,可能与古人把十个手指计数的方法,用于计算“日期”,于是产生了“旬”的单位,甲骨文中显示,“旬”是安排祭祀的重要时间段。这也说明,在很早以前,“十日”的神话,催生或者伴生了“十进位制”。

“十日神话”非常重要,是“十干”诞生的基础。

而“十二支”的形成,则一定与“年”确定后,包含十二个月有关。

就此,“干支”,称为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历法等等诸多计刻单位和方法。

当然,“天有十日”逐渐被古人认识到与“天有一日”是矛盾的,于是有了“后羿射日”的神话。历代记录此神话并不完全相同,有说后羿射死了九只翌日飞翔之乌,九日也就陨落了;有说后羿射中九日,九乌遂死,但总之,古人的神话是与自己不同阶段的认知相一致的。

(汉代后羿射日石画)

《山海经》中记载的“夸父追日”,仔细琢磨,其实夸父所追不是太阳,而是太阳的影子。这恰好证明了先民“观日侧影”的悠久历史。

中国古人对太阳的崇拜,绝非一味懵懂地顶礼就完事了,而是不断在探讨太阳的运行规律。

这一点,从古人对太阳回归周期不断精确化,即可得知。

写过一篇中国古人如何置闰的问答,里面具体介绍了这一过程。

袁珂先生所说古人将炎帝看作“太阳神”,也是有根据的,只是要更晚一些。在古人眼里,炎帝的神通,在于他教会人们农耕,带给人们医药,设立市场,他的女儿和子孙们包罗万象管起了人间从火到水一切事物。

这就不去多说了。

一句话,华夏民族之所以崇拜太阳,因为它自古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给与的太多。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