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谢邀10000米长的蜈蚣!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说起蜈蚣,不少小伙伴都瑟瑟发抖,这种生物不但长着密密麻麻数不清的脚,身体里还携带剧毒,普通人看到时,都尽可能地离得越远越好。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到底有多大吗?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品种叫做加拉帕格斯伟人蜈蚣。它们主要分布在秘鲁南部地区和库克群岛,这种蜈蚣平均身长可以达到30至50 厘米。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国外还曾经有人抓到过62厘米长的这种蜈蚣,这个长度相当于一个三岁儿童的身高,可以说是蜈蚣之王了。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蜈蚣是肉食性动物,一般小型的蜈蚣都是以各种昆虫为食,但加拉帕格斯伟人蜈蚣的胃口可没那么小,它们一吃起肉来就要吃兔子、老鼠、蛇这些比昆虫大得多的动物,十分凶残。

而且这种蜈蚣咬抓捕猎物时,前爪还会释放出剧毒的毒液,人一旦不小心被这种蜈蚣咬上一口,就有可能会出现呕吐、高烧、抽搐恶心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加拉帕格斯伟人蜈蚣虽然凶猛可怕,但研究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市场上根本没没办法买到,即使是科研人员,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批才能进入这种蜈蚣的生存地区,可以说是十分稀有了。

我是爱问爱答,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视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Peace~

距今3.6亿到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巨虫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节肢动物。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石炭纪巨虫的辉煌所谓的“巨型蜈蚣”,其实叫做节胸,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倍足纲,而蜈蚣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唇足纲,它们都不属于一个纲的,亲缘关系相当远了。举例来说的话,它们之间就类似于人类和鱼的关系。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因此,节胸不是什么巨型蜈蚣,它和马陆同属一纲,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类古马陆。节胸有大有小,小的种类只有几厘米,大的种类有2.4米,半米宽。后者是根据在新墨西哥发现的足迹化石推断的,这只巨型节胸的脚印就像两道平行的轮胎痕迹。巨型节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巨型节胸虽然很大,但并不可怕。因为从化石看它们并没有强大的口器,无法进行捕食,肠道内容物和粪便化石也表明了它们是一种以植物碎屑为食的食腐动物。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石炭纪同时生活着巨型昆虫,当时已经出现的有翼昆虫有蜻蜓和蟑螂,其他类群尚未出现。巨脉蜻蜓翼展有74厘米宽,它们就是石炭纪的老鹰,在空中盘旋,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石炭纪巨型蜘蛛的传说,源自1980年在阿根廷发现的一个化石,这个化石呈现出了一个体长40厘米、腿宽50厘米的大型蜘蛛。然而,2005年,曼彻斯特大学的蜘蛛专家保罗·赛尔登重新检查了这个化石,他发现这根本不是蜘蛛,而是一只带有硬壳的海蝎(板足鲎)。截至目前,蜘蛛体型纪录的保持者仍然是1965年在委内瑞拉发现的巨型食鸟蛛,石炭纪尚未发现比现代蜘蛛更大的种类。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耶克尔鲎(海蝎)化石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石炭纪时期陆地上确实有巨型蛛形纲动物,不过不是蜘蛛,而是蝎子。肺蝎长达70厘米,在当时是可怕的杀手,其毒刺足以放倒一些四足动物了。

10000米长的蜈蚣,世界上最长的蜈蚣,究竟有多长长到什么程度

石炭纪为什么能成为“巨虫时代”?石炭纪成为巨虫时代,和当时的富氧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时的情况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已经在陆地上繁盛,出现了大片的热带雨林,但是却没有以活的植物为食的动物,节肢动物只能吃死去的植物碎屑。再加上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蕨类植物大面积蔓延,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越来越高了。

石炭纪的热带雨林景观

节肢动物在海里本来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登陆之后就换了一套呼吸系统。昆虫的外骨骼上布满了微小的气管,可以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组织内部,而无需经过循环系统。这种体表扩散型的呼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特别高效。因为越小的动物,其表面积/体积比就越大。因此,正如我们看到的,昆虫大多是一些小不点。

但石炭纪的环境与今天不同,当时的大气中氧气浓度特别的高,达到了35%,是地球有史以来氧气浓度的巅峰期,今天只有21%。这么高的氧气浓度足以供养昆虫走向大型化。

另外,当时,没有植食性动物,只有捕食者和食腐动物。各类节肢动物成功地利用当时的富氧环境,展开了一场比体型的生存竞赛,长得大就可以吃掉对方,而长得小的只能被对方吃掉,只有那些长得足够大的才能留下后代,并把自己的个子大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经过石炭纪几千万年的演化,各类节肢动物就纷纷变得越来越大了。

“巨虫时代”是如何终结的?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冈瓦纳大陆的南部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下降了100米。地球环境由温暖、潮湿转为炎热、干燥。大片热带雨林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纷纷消亡,这就是石炭纪末雨林崩溃事件。

石炭纪的石松化石

由于热带雨林崩溃,大气中氧气浓度在石炭纪之后的二叠纪急剧下降,从35%下降到15%,这个氧气浓度已经无法供养这些巨虫了,于是巨型节肢动物就走向了灭绝,只有那些小型化的种类活了下来。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登陆先锋,它们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就开始登陆了。到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四足动物也开始了登陆之旅。石炭纪中后期两栖动物和巨型节肢动物在陆地上共同繁盛,原始的爬行动物出现。

石炭纪:巨虫和两栖动物共存

爬行动物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比巨虫和两栖动物更强,石炭纪以后地球就进入了长达2.3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爬行动物出现了很多植食性种类,从此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动物控制着植物,使植物无法无序蔓延,大气中氧气浓度受到了控制,从此以后,地球再也没有出现过石炭纪那种富氧环境。

与此同时,在爬行动物的主宰下,体型大的节肢动物不再是优势,反而是累赘,体型越大就越容易被食虫性的四足动物发现并捕食,留下后代的几率反而越小。于是,节肢动物就此走向了小型化,并繁衍至今。巨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今天只能从化石记录中感叹它们曾经的辉煌。

二叠纪:爬行动物时代来临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