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敢问仁兄口中的《明史》从何而来?还是把明人编撰的《明实录》当成清朝编撰的明史来看待了?应该是一页没看过就跟着其他人哗众取宠吧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建议你买一本《明史》看一下,中华书局版的比较贵,推荐给你岳麓书院版本的明史看一下,只要你翻过几页就会知道清朝人编撰的《明史》是抹黑还是美化了!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类似的问题我回答过,也不想老是重复了。《明史》为二十四史之末,也是本着为尊者讳来编撰,前后用时进百年(94年),在二十四史中属于精编版的,可以说是《二十四史》里面体例最为严谨、叙事最为清晰、文字最为简明、编排最为得当、史料最为丰富的一部,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明成祖/太宗朱棣年号永乐)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清朝皇帝没有昏君吗,清朝奴才修的《明史》里面,明朝皇帝全是昏君,事实就是这样吗

《明史》中对明朝皇帝的评价十分客观,甚至还有美化嫌疑,或许就是美化。《明史》中对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评价是最高的,这两位毫无异议,也是实至名归,其他皇帝多为美化,也是清朝当时的诛心之术为了拉拢天下士子之心。况且清朝皇帝并不是认为自己是取明而代之,而是为明朝复仇而定鼎天下,当年(1644年)清朝也是这样做的,入关时就是打着明庭复仇的旗号获得了百姓和官绅的支持,入关后厚葬了崇祯皇帝,顺治帝还为此大哭,崇祯皇帝虽然殚精竭虑一心中兴大明,可惜志大才疏,而崇祯帝的虚伪也是一目了然(自主分析),当然这是历代君王的惯用伎俩!

崇祯的疑心病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滥杀大臣也是常事,明朝岌岌可危之际崇祯想南下而因为被臣子们抵制(也可以说道德绑架)便犹豫不决,说句难听点的就是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崇祯帝的心思是让大臣提出南迁之策,自己顺水推舟,可惜下面大臣都是人精,崇祯之前的所作所为他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成全了你的心愿,日后必然会追究责任来个秋后算账的,这事崇祯帝没少干

(明思宗朱由检年后崇祯)

当时还有一部分人提出让太子南下,即便将来明朝丧失了在北方的政权也能留得青山在,日后尚且还有一丝回天之力,可惜崇祯连自己的亲儿子也信不过,当然,毕竟有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儿子李亨的前车之鉴,崇祯帝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明末的时局和唐朝的安史之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崇祯曾经多次颁布罪己诏,刚下完罪己诏回过头便加增征赋税,加派“三饷”,把战事强行摊派于民,上行下效各种千奇百怪的赋税也是层出不穷,明末易子而食、饿殍满地也是见怪不怪了。“三饷”也是崇祯帝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李自成带兵围攻京师,崇祯曾经多次颁布罪己诏,刚下完罪己诏回过头便加增征赋税,加派“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把战事强行摊派于民,结果上行下效各种千奇百怪的赋税更是层出不穷,崇祯竟然还曾同意兵部主事沈迅的建议“僧尼互配,可得兵十万”,可能也是实属无奈吧!明末易子而食、饿殍满地也是见怪不怪了。“三饷”也是崇祯帝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李自成带兵围攻京师,京师一围即破,等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时崇祯帝携内监驾马逃亡,结果被弓箭阻拦,转身跑到朝阳门没想到成国公朱纯臣却把他拒于门外不予收留,转身又奔安定门逃去,却见大门深锁,利斧劈段也不能打开,无奈只得回宫,到了以往的早朝时间,崇祯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崇祯可不想像福王那样被李自成活煮(出自《流寇志》有待商榷),自缢殉国是他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可临死之前还一点不反思自己的过失,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全部赖给文武百官,最后再惺惺作态道:“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实在是荒谬至极!这贼是何许人也?他们曾是谁的臣民,又是谁放任东林党一家独大后袒护商绅盘剥百姓?又是谁家的那些皇亲国戚兼并百姓土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早已饿殍满地,百姓易子而食、夫妻相食已是常事,倘若他们有一丝苟活的希望也不会造反!倘若你大明有一点可以让他们忠心的地方也不会起义军到一个地方杀一个地方的朱姓皇族了!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虽然崇祯继位后兢兢业业的努力处理政事,无奈自己生性多疑,愚弄苍生,随意杀戮朝廷栋梁,最后明末君臣之间竟然出现了互相利用,互相仇视的现象,倒也是千古一大怪事。

即便如此《明史》里对明思宗朱元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即使在清朝的史料中也尊称崇祯为庄烈帝:

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明史·本纪第二十四》明武宗是喜欢浏览历史文章的朋友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位皇帝,什么养孪童,建豹房,宠八虎,掠民女,甚至曾因为自己姓朱并且属猪便颁布了一条禁止天下人食用猪肉的荒唐法律,明武宗朱厚照年纪轻轻还没留后便暴毙而死,后继之君便是他的堂弟明世宗,就是那个非要把自己的藩王老子和王妃母亲追封为皇帝和皇后的朱厚熜。为了突出他执政的清明自己的贤德,便贬低他哥哥,就是赤裸裸的抹黑,到了什么地步呢?明世宗让编撰人员在《明实录》中多记录明武宗朱厚照的各种劣迹恶行,甚至有些还胡编乱造,把武宗时期宠信的宦官八虎为祸百姓的种种恶行也一股脑的扣在明武宗的头上。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即使明武宗行事荒唐,但是在位期间还是有些政绩的,起码比明英宗,明穆宗那样被瓦剌和鞑靼骑在脖子上拉实强的多,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时顷刻之间诛灭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刘瑾,更是了平定安化王和宁王的叛乱,又在北漠大败蒙古小王子的军队,还曾多次赈灾,减免过百姓赋税。总体上客观评价明武宗朱厚照的话还是一位有些成就的皇帝,当然,我不是在给明武宗洗白,只是实事求是的说,毕竟我不是明世宗,也没有这个必要抹黑他,下面是明史中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

对比唐朝编撰北齐和隋朝的史书来看如何?(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前正统复辟后天顺)

当然少不了我们著名的俘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了,笃行宦官,卸磨杀驴,诛杀忠良这些都是明英宗的杰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明史》里还对这个险些造成第二个“靖康之耻”甚至“五胡乱华”的皇帝竟然舔了一波!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即使清朝编撰《明史》的人喜欢明朝也没必要这样夸赞明英宗吧!当然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他高祖父朱元璋恢复的殉葬制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

大明十六帝每一个在《明史》中都仿佛是圣贤天子的模样,即使皇帝做的一些错事也都诬赖给了文人或宦官,当然了是仿佛,因为有一个例外,可能这个皇帝不是《明史》中记载的那样,这个人就是明宪宗朱见濡了!

(明宪宗朱见濡年号成化)

理由很简单,因为明宪宗年间对女真人进行过种族屠杀,“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最后焚烧殆尽,部落残破”,史书中记载的有多残忍就不作叙述了,有违民族团结,明宪宗作这样的选择也是有他的理由的,当时建州女真的军队多次入侵到了明朝边境,因为自身的生产力无法满足部族所需,明朝对待建州女真也不像对待蒙古那些忍让,限制了中原和建州女真的经济往来,女真人便骚扰百姓,掠夺物质,部落也不断壮大,甚至还多次击溃明军。到了这种程度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应该先以安抚为主,但是明宪宗当时刚刚继位不久,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一国之君,便急于立威,大宦官汪直又屡次进言窜捣,明宪宗便手起刀落“杀鸡儆猴”了,值得一提是是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当时的建州女真部族的首领董山也在“成化犁庭”事件中被杀!

可是,即便如此《明史》中还是没有看出来对明宪宗有大肆的污蔑的嫌疑,结语评价反而是: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明史·本纪第十四》

其实清朝完全没有必要抹黑明朝,康熙还曾赞曰:“治隆唐宋”。并且六次竭拜明孝陵,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身为后朝的一国之君能做到如此,也是值得赞扬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如果对明朝黑历史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明朝人编撰的《明实录》,不过参考价值没有《明史》大,也是因人而异了!

《明史》里有没有抹黑明朝并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而是一个已经盖棺定论事实,如果还是相信清朝编撰的《明史》是抹黑明朝,那我们还是回到开头吧,去买一部明史看看,花不了几个钱,顺便还能学习一下知识,不至于再到处丢人现眼了,毕竟读史使人明智嘛!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