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读后感,经常在朋友圈发感想的人是不是很讨厌

如果对方发的是自己写的内容,并且行文顺畅,说的又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不仅不反感,还会认真看完《经典常谈》读后感。

《经典常谈》读后感,经常在朋友圈发感想的人是不是很讨厌

如果对方发的是些转来转去、人云亦云的鸡汤,我一般不会点开看,直接跳过。

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个特别喜欢发感想的年轻妈妈。

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与我的女儿是同学;老二是儿子,一两岁的模样,貌似刚学会走路。

这位妈妈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培训班的老师。

可能有比较好的文学素养,她发在朋友圈的感想不但不枯燥乏味,还挺有文采,可读性也强。

我跟她并不熟悉,甚至没说过话,也是通过看她发的朋友圈状态,略有了解。

看多了朋友圈里清一色的广告、各式链接、随心所欲的大白话,再看看她发的感想,似散文,像心得,居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个时代,心浮气躁的人多了,愿意静下心来,好好梳理思绪,并把它们整理成文的人少了。

我觉得,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他们是朋友圈中的一股清流。

不是。

《经典常谈》读后感,经常在朋友圈发感想的人是不是很讨厌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读后感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

区别:

一、作用不同

读后感的作用:经常写读后感有助于抓住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帮助读者感悟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读书笔记的作用: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二、写作方法不同

1、读后感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中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2、读书笔记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2)索引式: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3)抄录原文式: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4)评注式: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