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刘基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刘伯温。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刘基,12岁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

至元二年(1336年),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6年),过了半隐居的生活。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陷杭州,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辞官还里,以表对元朝腐败昏聩之不满。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即皇帝位,定都应天(今南京市),国号大明。明王朝正式建立,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偶感疾病,经过药物治疗,不愈。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以上就是刘伯温的一生,宦海沉浮,先为元朝,后为明朝。并没有历史演义和小说里讲的那么璀璨绚丽。

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

李彬是何人,他可不是永乐年间,因功封丰城侯的那个战功显赫的李彬,两者是同名同姓而已,这个洪武年间的李彬,是朱元璋身边的贴身护卫,是随朱元璋起家的淮西勋贵。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刘伯温杀李彬一事,表面上看是和求雨有关,实际上却是淮西勋贵与元朝旧派之间的争夺,幕后则是朱元璋的纵横捭阖。此战刘伯温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赢了一子,输了全盘。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登基称帝,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帮旧人青云之上,掌握了大明朝一半之多的权力,朱元璋对自己的兄弟们很是宽容,可因此造成淮西帮权倾朝野,祸害百姓,连朱元璋的王法也敢违背了。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朱元璋深感淮西帮尾大不掉,于是任命谋士刘伯温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弹劾朝中大员的不法之事,刘伯温为人刚正,不畏淮西帮势力,因此被弹劾受罚的淮西帮,对他是恨之入骨。

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这一年的六月,刘伯温收集了皇帝秘书李彬种种不法行径,当着众人之面弹劾李彬,可朱元璋还在犹豫是否处罚亲信李彬时,李彬仗着权势,居然公然在南京城里杀人、抢钱,这一下刘伯温也不给面子了,他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子朱标,接朱标旨意,将李彬捉拿下狱。

李彬下狱,按朱标和刘伯温的审判,李彬是死定了,李善长等人都懵了,李彬既是淮西帮旧人,又是皇帝朱元璋心腹、左丞相李善长的直接下属,如果仍由刘伯温处斩李彬,那不止李善长,整个淮西帮都颜面扫地了。

为此事,李善长以中书左丞相之尊,三次求见刘伯温,希望他看在李彬的功劳、朱元璋的面子上,免除斩首刑罚,可处罚,但罪不至死,说到底,李善长还是以整个淮西帮,在施压刘伯温,要他放人。

可是刘伯温自然不听,说按太子旨意,李彬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善长知道,这绝对是刘伯温在背后捣鬼,于是连夜进京见朱元璋,要他想办法救人,朱元璋骂了李善长一顿,但也不愿李彬就这样没命。

朱元璋要想办法救李彬,可刘伯温摆明了是油盐不进,加上李彬犯案证据确凿,还有太子撑腰,要放肯定不是明面放,思来想去,朱元璋开始利用天气这一招。

当时正值六月,天气酷热,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雨了,朱元璋就准备大赦天下,让这股祥和之气来冲淡酷热的肆虐,这在尊奉命理星象的古代,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何况以前刘伯温也经常用这招,每逢旱季等灾发生,刘伯温就劝朱元璋禁杀、少杀,多次释放犯人,结果果然天将甘露,这次再以大赦为借口释放李彬,恐怕刘伯温也不会不同意。

于是朱元璋把意思告诉了李善长,让他去找刘伯温想办法求雨,李善长探得圣意,连夜跑去见刘伯温,说现在天下大旱,皇帝希望你想办法求雨,其实就是要赦免犯人。

李善长好话说尽,刘伯温还是执意要杀李彬,把他逼急了,直接说,刘伯温你深通象纬之学,以往大旱一来就要求释放犯人,如今大旱之下却还要杀人,难道不怕大旱持续,民不聊生吗?(言外之意,刘伯温你这不是打脸自己和欺骗皇帝吗?)

刘伯温不为所动,他身为御史,只知道依法办事,回答李善长:“国法不容,只要斩了李彬,天必下雨”。李善长听后也没话说了,最后李彬被处死,刘伯温胜了这一局,却得罪了整个淮西帮,以及他们背后的靠山——朱元璋。

李彬虽死,可天依旧大旱,一丝雨气都没有,刘伯温预算错误,被淮西帮捉住痛点,不断地在朱元璋面前抨击,说他是元朝旧臣,杀淮西功臣是蓄谋已久的,说他欺君罔上,以往的求雨成功都是偶然等等。

被种种谗言包围着的朱元璋,本就对李彬案怀恨在心,加上天气酷热,百姓受难、赋税难收,自己也热得暴躁如雷,刘伯温也知道自己已在是非之中,借口妻子去世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没有出言留他,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