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候鬼很多,为什么感觉民国时中国人的名字比现在好听,有文化

不用感觉为什么民国时候鬼很多,而是事实,也没什么秘密,就是那时候起名字的人,确实有文化。

为什么民国时候鬼很多,为什么感觉民国时中国人的名字比现在好听,有文化

现在孩子取名,基本都是爹妈的事,民国时期,因为家长识字的少,除了极少数的读书人自己家取名,普通孩子取名大多是找先生。

虽然咱们普遍识字率远高于民国时期,但现在人的知识都是西学为主,取名的整体文化水准,是偏俗的。

而民国时期有文化的,全是传统国学底子,两者在取名上的造诣完全不一样。

不用说粱漱溟、陈寅恪、傅斯年、辜鸿铭、林徽因、向警予、聂荣臻、关麟征……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听就不像普通人,单就平常百姓家,只要是找先生起的名字,一般也都不俗。

拿我家来讲,我姥爷名叫峻峰,户口上也是这名,其实他家谱名叫秀峦,峻峰是他上学时,先生给取的表字,当然,我太姥爷没文化,家谱名字也是找本村念书人起的。

而我太爷爷,名叫宜檀,却目不识丁,我爷爷,名叫善政,不用问,也是我太爷爷花钱找先生取的名,虽然他大字不识几个,可不妨碍这名字听着不像白丁,其实本人就是个老工人。

当然,民国时期还有很多穷人不讲究,也没钱找先生,什么二虎、铁蛋、栓柱、三黑等大名也有,但不是主流。

等到我父母这辈开始,都是建国后出生,基本就是自己家起名了,我妈姐弟五个,名字除了中间按家谱续的光字,分别叫作:华、彩、霞、大、学,这还是我姥爷算是读过几年书。我爸这边兄妹四个,分别叫:发、祥、江、云,在当年都是很普通的名字了。

到我们这一代,更是满眼国、军、刚、强、红、丽、伟、毅……上学时,哪个班都少不了这些名。

而如今,年轻人更喜欢翻字典起名,单看每个字都挺好,可因为整体学历虽然还行,但平均文学素养不高,鉴赏力有限却雷同,导致什么子涵、宇轩、诗韵满大街,这又陷入另一种俗气的窠臼中了。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