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我认同知青下乡,在70年代的时候知青下乡,锻炼了一批青年人的意志,下乡体验农村人的生活,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说苦的人是不了解战争时期的苦,想一想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国家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不受日本国民党的但侵害,为了解放让人民过上稳定的生活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战争时期的人民军队老前辈哪才叫苦呢,下乡青年在农村也是学到了不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农村知识丰富多彩,在城里学不到的,以后知青返城了,都按排了不错的岗位,锻炼了一批知青人,他们现在都比较不错,退休金比一般的人都高,我认同知青下乡是好事。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当年的下乡知青,因为在农村结婚而没有回城, 被分配在当地的乡镇,或者县城工作,后来他们都怎么样了 ?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五零后的北京知青马萧,如果活着,应该快70岁了 ,他去世时61岁,刚退休,领了一年多的退休金, 去世时,一家人租住在出租房里 。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1971年,马萧和一群北京知青 ,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一路高歌来到了他的老家, 山东省某地农村插队落户 。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他是属于回乡知青 ,他的祖籍就在这个村子, 村子里还有着近亲 。刚来时,他们还是一群不满20岁的青年学生 ,怀着“广阔天地,大练红心”的一腔热血 ,想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 !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你对剧中的知青下乡的生活情节认同吗

但是, 现实很快就给了这些北京来的学生娃一记响亮的耳光! 繁重的体力劳动,很快让他们吃不消 ,农村的饮食也让他们无法下咽。

在消耗完了家里带来的那点儿零食之后,他们只好咬牙坚持,吃着和贫下中农一样的饭食, 那个年代在农村,玉米饼都不常吃。

更多的是:勉强吃下去,但难以拉出来的红高粱面饼子 。至于荤腥更是奢侈,于是这伙儿知青出现了,电视剧里演的那些现象,干起了在村里偷鸡摸狗的刚当 。

他们把眼光盯在了村里的鸡窝, 常常在月黑风高之夜,几个人有放哨的, 有偷鸡的,到手之后迅速离开,然后来到知青点, 快速的宰杀后,天亮之前鸡已经进了肚子。

由于知青点儿建在村子的北头,房子后面有大片的农田,所以,他们这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几乎不被人发现 ,而被认为是招了黄鼠狼,而这些坏主意,大多是出于马萧 。

农村的生活艰苦而又单调,而回城更是遥遥无期 ,这几个知青坏小子,开始了在农村自找乐子 。时不时的和村子的小青年儿打架,和村里的姑娘搞对象 !

走捷径, 找了村支书的女儿做老婆。

马萧看上了村支书的姑娘金叶, 起初,他的目的绝不是真的要在农村找老婆 ,也许只是想给这种单调的生活,增添一点儿乐趣和色彩 ,或许是找了支书的女儿,总能沾上点儿什么光。

支书的女儿金叶和马萧同岁, 当时的金叶正是十八九岁的妙龄少女,梳了两条长长的大辫子 ,是十里八村都数的着的美女, 只是从小不爱上学,当时也在村里参加劳动 。

她从小除了赶集之外,几乎没到过别的地方, 对这些北京来的学生既羡慕,又充满了好奇 ,经常缠着他们讲北京的事。

北京,在金叶心里是至高无上而且是神圣的,还因为那是我们的首都,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住在那儿 。

她曾一遍遍的问知青点的所有人:你们看见过毛主席吗 ?他老人家真的和我们一样吗? 他的身上会不会放着金光?等等非常可笑的问题!

她的这些话 ,让马萧这个大城市来的年轻人,对这个小村姑的淳朴,感到很新奇和可爱。

后来两人真的搞对象时,先是背着金叶的家人,那个年代,农村自由恋爱,还是被视为败坏风俗的,两人当然不敢公开。

金叶对马萧,是怀着羡慕和好奇的态度 ,马萧的思想则有点儿复杂,各方面都有。

后来,有人来村支书家提亲, 金叶儿见瞒不住爹娘才讲了实情 ,父母一听急了眼 ,见多识广的村支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可看不上这个油腔滑调的城里小子, 都来一两年了,农活干的不实诚 ,将来如果留在农村,怎么能养得活老婆孩子?

如果有一天能回北京,他会肯带着一个农村老婆回城吗 ,计划供应的年代,户口,工作都是大问题!

金叶可不管这些,她对城里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就算是将来回不了北京,每年一两次的北京探亲 ,对她来说都是非常向往的 !

北京,在她心里神秘而又充满了吸引力 ,所以她铁了心的要和马萧好 ,不管父母和五个哥哥的反对, 甚至于以喝煤油,喝针来威胁家里人。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马萧的意料,原本只想玩玩的念头, 被金叶热烈的爱所俘获 ,而村支书家的五个儿子 ,人称五虎的金叶的哥哥们也让他不敢造次。

和金叶的恋爱,也让他得到了实惠 ,他被安排到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而脱离了农村的强体力劳动,从此不再被风吹雨晒。

知青回城,因为在农村结婚,只能被安排在县城工作,而错失回北京的机会!

1974年 ,有了新的指示 ,知青可以在当地安排工作, 有门路的已经在办回城的手续, 而马萧家里都是普通人,没有能力给他办回城 。

金叶在县城工作的叔叔,帮忙把马萧安排进了县酒厂,当了一名正式工人 ,但条件是必须先和金叶结婚!

马萧走到这一步,也是万不得已,想想自己,实在不想在农村待一辈子, 他回到北京,和自己的父母商量在农村结婚的事。

马萧家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哥早已工作, 大姐在内蒙下乡并在当地结婚 ,二姐在东北北大荒还没有回城,家里兄弟姐妹他最小!

而家里的住房非常紧张,只有三间正房,大哥结婚占了一间,父母占了一间, 如果他能在当地农村结婚工作,对家里来说 ,首先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

所以父母欣然同意了他的婚事, 为了对得起儿子,父母掏钱给他在村里盖了五间房 ,并且定制了家具 ,当时在村里,不论是房子还是家具,属于很高档的。

就这样,北京知青马萧娶了一个农村姑娘, 并在县城的酒厂当了一名工人。 老婆金叶在家务农 ,一年后儿子出生,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每年还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回一趟北京的家中过年。

后来,村里的知青都陆陆续续的回了北京, 而在当地结婚的知青,只能在安排在当地县城或者乡镇工作。

于是,便有了很多在当地农村结婚的知青,为了达到回城的目的 用各种手段离婚的现象。

但马萧却不敢这样做, 当然他和老婆金叶的感情很好, 但也确实有点怕他的五个大舅哥。

后来,他工作的酒厂经过几年的繁荣之后竟然倒闭了。 他的支书老丈人,又托人把他安排进市里的一家工厂。

那时候,农村已经由贫穷转向富裕 ,他每月都有工资 ,家里的几亩地也不用他操心,几个大舅哥全包了 ,这样的日子本来挺好,他们家在村里也算的上是上等户。

俗话说,温饱思淫欲, 因为市区离家比较远,马萧只能住在宿舍,开始每个周末,他都会回家去看老婆孩子。

渐渐的,生活在城里的他,有点看不上农村老婆了,他在城里找了一个姑娘,开始了花前月下的约会,工资也不再按时交给金叶了 ,他甚至有了离婚的念头 ,等到老婆发现时,两个人已经住在一起。

这下惹恼了金叶儿,农村女人都比较泼辣。一天三次到马萧的单位大闹,结果那个女人怕被开除 ,便和他划清了界限退出了 。马萧在村里的名声也臭了,几个大舅哥时不时的找茬想揍他!

后来,北京的家里拆迁 ,兄弟姐妹都有份儿,但是,由于他结婚时,父母给他在农村盖了房子, 家里拆迁也只分了一套楼房,所以就没有了他们一家三口的份儿!

多年后又出了新政策,留在当地的下乡知青的孩子,可以回城了, 为了孩子的前途 ,他把儿子的户口迁回了北京, 而金叶在高龄的情况下,又生了一个女儿。

儿子户口虽然迁去了北京, 但没有落脚之地 ,开始是和爷爷奶奶挤在一个房间, 后来马萧的侄子要结婚,爷爷奶奶只好住到他的妹妹家里 ,儿子没地儿可去了!

这时候,马萧所在的工厂已经发不出工资了,没办法,他只好回到北京 ,在自家的楼边上和车棚之间 ,搭起了一个低矮的临时住所, 作为自己和儿子的落脚之地 。

他在离家不远的胡同口,摆了一个修自行车的点摊 , 日子过的有点儿凄惨 。

再后来儿子当兵了,在农村的金叶患上了糖尿病, 带着女儿也来了北京, 一家三口就住在那间棚子里 ,生活就靠马萧修自行车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真可谓到了最低点 !

这间破棚子由于影响市容被拆除了,他们一家无奈搬到了大兴区那边,租住在一家便宜的楼房里 。

时间到了马萧退休的年龄,退休金四千多元 ,他也在一家单位找了一份工作,一家人的日子刚开始有了好转 ,但儿子又到了结婚的年龄!

儿子复员后,被分配在公交公司做了一名售票员 ,但以他家这样的条件,找一个北京姑娘结婚 不太可能,儿子只好找了一个外地姑娘 ,结婚后也是在外租房。

两室一厅的楼房里, 住了三代五口人 ,虽然说是北京人 ,一家人在北京的日子,可以说过得一地鸡毛 !

儿子结婚后刚有了孩子,女方就因为难以接受,他家这样的生活条件而离婚,扔下孩子给他们带,儿子也搬到了他们的出租房 。

两室一厅的楼房里,住了三代 五口人,马萧虽然说是北京人,一家人在北京的日子,可以说过得一地鸡毛 !

不管怎么样 ,日子在不紧不慢的过着, 女儿也工作了 ,马萧也领到了退休金 ,他觉得日子终于会越来越好了 。

有一天,他下班儿回到家里后 感觉不舒服,在床上躺下了。 等到老婆喊他起来吃饭时,都不知道啥时候没了呼吸 ,去世时61岁,退休金刚领了一年多 !

从十几岁下乡,五十多岁回城, 可以说,马萧的北京生活是一无所有, 临死都没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甚至连墓地都买不起, 被送回老家安葬。

当年,和他一起下乡的那几个知青 ,有的早,有的晚,但是都回到京城 ,分配了工作 ,日子虽然过的有好有坏,但肯定比他过的要好 。

像他这种情况的 ,如果一直踏踏实实的在农村 ,日子过得肯定也不错 ,但他为了儿子的北京户口,一家人在北京混的如此惨状 ,不知他是否有后悔 。

有时,一个的决定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如果当初他不娶农村老婆, 是可以回北京就业,家里的住房再紧张,也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

工作后还赶得上分房福利, 找一个本市姑娘结婚,双职工家庭 一个孩子,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

孩子的教育问题,工作问题都得以解决 ,所以说,混得惨也是马萧为当初自己的错误决定买单 。

而金叶,凭着自己出众的美貌,和自己家的条件,就算找一个农村小伙过日子,也会过得不错。恰恰是他们这种错误的结合,即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也是造成他们这种状况根源。

但他们这种情况也只是个例 ,金叶没有文化,后来又有病,在北京没有住房,也许是还是由于懒惰,才把日子过成这样。

有很多的知青回城后,就算租房住,找个地方摆地摊儿 ,也照样把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所以说,日子过的好不好, 还是自身的原因多与外在的原因。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