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骗投资,投资100元能赚100万不法分子借区块链传销诈骗

据中国之声报道,ICC区块链骗投资、BZC、BTA……这些英文缩写您认识吗?投资100元能赚100万,这种盈利回报您见过吗?大企业家甚至中央领导都参与了项目,这种背书您相信吗?上述如同天方夜谈的东西,却因为加上“区块链”这个高大上概念之后被包装成了“下金蛋的母鸡”,在现实生活中被不法分子利用且屡屡得手。

近日,记者从陕西西安了解到,当地流传着一种叫作“ICC网红链”的加密货币,号称“智能经济网红时代之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参与投资,而且损失惨重。

受骗者花数十万买的虚拟币仅是账面数字,不法分子还让受骗者发展下线

“币圈一天,人间十年”,“明天永远买不到今天的价格,今天永远买不到昨天的价格”,类似的聊天话术充斥着西安周大姐的手机屏幕,她在上海工作几年后回到西安开了一家小饭馆,一个常来的食客总是给她推荐一个名为“ICC网红链”的区块链项目,号称能赚大钱,一次两次三次……周大姐动心了。周大姐告诉记者,刚开始她投了两万块钱,确实每天都能产生不少账面收益,她开始把这个项目介绍给她的亲戚和朋友。

周大姐说,骗子告诉她,这个项目就跟母鸡下蛋一样,你有一万个币,第二天早上就会一万零八十个币。最大的股东叫她曹姐,她当时拍着胸脯说,只赚不赔,否则她全部赔款。说现在一个币是6块多,能涨到6万多一个。

听了这些话之后,周大姐更加心动了,从开始“锁粉”阶段一百一百的投入,到后来几万几万的买,就是为了在“白菜价”的时候入手,到高点卖出,然而买着买着,事情不对劲了,介绍人开始让她去发展下线,让下线也去买币,说规模到了才能搭建起所谓的交易平台,从而把币卖出去。

拍胸脯的曹姐最后还是骗了她,拍屁股一走了之,断断续续投入36万的周大姐血本无归,当时花真金白银买的币,成了一堆账面上的数字。像周大姐这样的受害者在西安不在少数,自由职业者周先生也陆续投入了36万,他几乎经历了“ICC网红链”诈骗变异的全部阶段。周先生说:“因为当时它通过智能合约,就是投了以后每天它会给你返一些虚拟币,会给你赠送一些币,赠送这些币当时在内盘里面可以交易,可以变现,所以获利还是挺快的。”

记者调查发现,受害者提到的内盘,就是诈骗组织自己开发的一个软件,连应用商店的审核都无法通过,用户只能通过扫码下载,进行人际间的传播。而所谓的内盘交易就是通过一个链接把币交给项目方,项目方再通过微信红包转账给卖出方。一切看起来都不是那么正规,但因为开始尝到了甜头,大部分人都选择“蒙眼狂奔”。

正规区块链项目一般不对外发币,声称发币的公司极有可能是诈骗

记者采访了多位受害者,发现所谓的“ICC网红链”只是穿着“区块链”外衣的“传销币”,起初通过线下的熟人传播发展会员,并持续给出小额的回报来稳固关系,然后通过最初的老会员不断发展下线,形成规模,同时在微信群里不断给会员洗脑,发一些从一无所有到家缠万贯、喜提豪车的逆袭信息,不断描绘一个美好但实际并不可能的愿景,直到最后跑路,完成收割。那么,“区块链”和穿着“区块链”外衣的传销究竟有何区别,普通人应该怎样识别呢?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应用研究会秘书长赵玺告诉记者,“ICC网红链”项目和以前币圈做ICO发空气币的方式还不太一样,只是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实际还是传统的传销。

赵玺教授称,目前区块链项目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阿里、腾讯、京东以及一些大公司都有在用,但主要运用的方向是联盟链和私链,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加密密码学以及智能合约的特点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对于如何辨别市面上的“区块链”项目,避免上当受骗。赵玺教授称,目前我国倡导的是“无币区块链”,一般不对外发币,如果听说某些大公司以发币的形式做区块链项目,那就需要提高警惕,极有可能就是一个陷阱。

记者了解到,目前受害者已经集体向西安市未央分局报案,未央分局表示已经受理此案,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对于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保持关注。

记者常亚飞、唐国荣

责编:刘艳君

“炒币”“区块链”“虚拟货币BNM、TVB”……这些普通群众听着很陌生的词汇,最近在一些微信群里频繁出现。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新概念,谎称认筹发售实际并不存在的“BNM”“TVB”等虚拟货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连续实施诈骗,导致数十名投资者损失240多万元。

区块链骗投资,投资100元能赚100万不法分子借区块链传销诈骗

今年8月初,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就张某某等十人诈骗案向法院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依法审理阶段。

区块链骗投资,投资100元能赚100万不法分子借区块链传销诈骗

骗子谎称发售并不存在的虚拟货币

区块链骗投资,投资100元能赚100万不法分子借区块链传销诈骗

引人上钩,受害者都是有投资经验的人

虚拟币是指互联网上面的一种虚拟出来的金钱,目前只能流通于网络世界。近几年,有人通过炒作虚拟币来获取利益,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离我们的生活都太远了。

家住苏州相城的录先生平时接触过一些虚拟货币方面投资。去年8月,在一个陌生微信号的介绍下,录先生加了一位“好友”,就是所谓炒作虚拟货币的人物“陈勇”。陈勇说,自己正筹备发售一种叫“BNM”的虚拟币,这种币一旦发售就会暴涨,现在买入,将来要赚大钱。

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汪海曼说,从案件办理的结果来看,这些都是谎言:主犯是兄弟两个人,一个说自己是投资的老师,另一个说是自己是虚拟币公司的一个高管。说自己有一种虚拟币现在在内部认筹阶段。先需要用一些以太坊或者人民币来买,等正式上市之后再把币打到账户里。

录先生上网搜索“BNM”币,但没有查到任何信息。但在陈勇的朋友圈里,他发现陈勇经常发的一些有关预测虚拟币涨跌的朋友圈,非常精准。投资总有风险,录先生觉得,高收益总是伴着高风险的,于是,他通过陈勇,以每个币2.3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13333个“BNM”币,加上优惠,录先生分3次向陈勇微信转账了2.6万元。

陈勇说,到2018年10月18号,“BNM”币发售后,每个币的价格能达到7块钱左右,到时候,录先生的账户里就会有体现的。但到了约定的时候,录先生的账户里啥也没有,他反而被陈勇拉黑了。两天后,录先生报警。去年11月,18名犯罪嫌疑人到案。承办这个案件的检察官汪海曼称,受害人有三四十个。

汪海曼介绍说,在办案过程中,他们发现,这种假借“区块链”“虚拟币”名义的诈骗类案件,与传统的诈骗案件相比,有一些很突出的特点。比如,目标人群小,但单个的受害人损失大:“被害人是有一定的投资经验的人,并且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虽然被害人的数量比较少,但损失巨大。如果完全没有接触这行,肯定也不会被骗。第二个特点是越来越隐蔽。如果不是在后期发现被删除被拉黑之后,其实是发现不了的。”

汪海曼说,比如,他们会在朋友圈的发表日期上做一些手脚,让目标受害人觉得在预测虚拟币的涨跌上极其精准。他们还会在网络直播中做局,营造一种看起来很专业的氛围。直播的时候,骗子会首先说“我之前也是屡屡投资屡屡失败的,但是因为我碰到了一个高管跟我家是亲戚,就给我透露一些内幕信息”,然后在长期直播的过程中就慢慢的引入托儿,然后“高管”也去直播,说公司最近要推行币了,现在内部认筹。

检察官汪海曼说,在投资领域,不熟不碰,这是最起码的一条规则:投资一定要谨慎,有充分了解之后再投资,不要轻信网上信息和谣言。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

目前,办案机关追回了受害人的小部分损失。案件正在依法审理之中。

近年来“虚拟货币”、

“区块链”等诈骗频发

说到“虚拟货币”,相信不少人会联想到“区块链”“比特币”等概念。前几年曾风靡一时的“比特币”就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而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就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

随着“比特币”等区块链资产价格的大幅飙升,普通投资者对区块链以及数字货币投资的兴趣越来越大,而不法分子也瞄上了这一点,打着“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旗号实施诈骗。

近来,此类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以“投资虚拟货币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为借口,骗取用户信任并诱使其转账进行投资。同时,他们还隐藏网站域名和各种联系方式,使受骗者无法验证公司资质,因而轻信诈骗套路。而一旦受害人向“交易网站”充值,不法分子又会诱骗其“向私人账户充值”,甚至直接提供假充值链接,并趁机骗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

去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多部门就曾发布风险提示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

风险提示称,这类行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网络化、跨境化明显,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同时存在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多种违法风险。在此也提醒大家,要理性看待“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概念,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号)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