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区块链融资,为什么区块链媒体正在批量死亡

美的区块链融资,为什么区块链媒体正在批量死亡

作为2018年一大热词的“区块链”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各行各业都借着区块链的东风不断探索的时候,区块链媒体还没掀起风浪就已经批量死亡了美的区块链融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1、低门槛使得僵尸号遍野

互联网赋予了人们极大的自主权,“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主旋律。互联网的低门槛和竭尽全力让区块链自媒体野蛮生长,这也助长了一大批蹭热点的自媒体号。比如,随便关键词“区块链”搜索一下微信公众号就能搜索出不下百余个相关账号,但是仔细点开一看就会发现,真正在做区块链内容的媒体少之又少,挂羊头卖狗肉提升关注度和浏览量已经成为常态,有的公众号内容产量极少甚至为零。这种借势蹭热点的自媒体无疑是自寻死路。

2、内容同质化

除了门槛低,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内容的同质化。活在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呈现碎片化趋势,追求的是新闻快餐,快捷性是媒体的主要追求,这也导致个别媒体对于内容的创新要求降低,原封不同的转载照搬或者拼贴实现内容输出成为常态。还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除非是一些头部的区块链媒体,其他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变相的玩着文字游戏。这个时代,只有新颖的内容才是流量的主入口,同质化必然导致区块链媒体生命力短暂。

3、借壳包装

个别区块链媒体会出现借壳包装的行为,比如通过软文来推广ICO项目,这种利益关联性会影响到市场流通,带来不利的影响。

区块链从2015年开始受到金融行业的高度关注。其最开始是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正式提出来的,“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基础,通过分布式算法可以实现金融行业的去中心化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中主要是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具有可编程和开放性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对交易和细节的记录,同时很多的数据和项目还可以通过代码进行表示,主要表现为:

1、在支付结算方面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在支付结算过程中的货币支付和划拨主要应用的都为银行体系,导致交易的成本高,效率低,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包括开户行、收付款行以及代理行等流程。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和流程交易,其建立在一个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扁平化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有效的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比如在中心化的支付体系下,汇款人需要通过汇出行向收款人进行汇款,如果在汇款的过程中两个银行具有往来账户,那么款项可以直接汇入,不需要中转。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随时入账,需要在银行日终交易处理后再入账,因此交易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如果汇款双方没有建立往来账户,那么必须要经过其他银行的中转才能够完成处理,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但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实施中,则不需要银行汇出,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完成对接,保证资金的即时到账。

2、在票据交易方面

企业支付结算以及资金流通中主要应用的工具为票据,票据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对资金周转和商品的流通,同时使企业在资金的获得中成本比较低。票据业务在金融机构中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利于提升资产的回收以及资金的合理配置。但是票据市场的发展中,也会出现票据失真以及一票多卖等情况,或者将票据变为套利的工具。在数字票据的构建中,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抵御票据市场风险,保证票据交易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同时在区块链技术中数字票据可以有效预防一票多卖的情况,而可编程智能合约有利于对票据的转让、贴现、回购等,可以免去线下合同签订的流程,防止在具体的执行中存在违约的情况。

3、在证券交易方面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规模小,仍然采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导致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不合理,影响金融结构的平衡,进而导致银行系统风险。区块链技术在登记、交易以及结算等方面都更加便捷,有效的削减了中间环节和流程,不仅有效的提升证券的发行率,提升透明度,同时促进交易的公平性,降低对成本方面的影响,同时促进金融结构的标准化发展。比如,从结算流程方面来看,在中心化模式的发展下,证券的结算可以分为清算和交收两个环节。在数据的接收中,需要由中央结算公司对结算参与者进行应收以及应付证券的轧抵,并对应收和应付的净额进行确定;同时向结算参与人发送清算结果;然后通过结算参与人的确认后,对证券以及资金的交收情况做好准备;交由中央结算公司进行交收;最后,通过结算参与人对交收结果的核对,做好最终的结算工作。不仅过程繁琐,而且存在较多的风险。区块链模式的应用中,无论是结算的流程还是风险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改善。在清算以及交收的过程中不需要中央结算的中间环节,结算的参与人员可以成为整个过程的中心,完成交易并达成交易的共识,确认交易的真实性。有效提升交易的计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产的流动。随着交易的全网公布,实现对结算风险的控制保证交易的安全。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