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上火,为什么肾虚的人容易上火?

肾虚是可能会导致上火补肾上火,但是上火不一定就是阴虚,肾虚上火的原因是由于“虚阳上越”也可能是阳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有元阴元阳,肾主水,肾藏精。

在中医上来说,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的症状,也被称为真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大多是因为肾阴亏损缺乏滋养,身体虚热内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中医临床将其称为肾阴虚证。大多是由于先天不足或是房事过度以及久病不愈或过量服用温燥消耗阴气的食品、药品而导致。其病位在肾,常涉及肺、心、肝等脏,因此中医上调理肾阴虚通常要从养肺益气入手,同时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以早睡早起为佳。

肾脏方法的问题,都比较复杂,且多变,因为它是人体中有司阴便之能,主水藏精,故此,水失运化,虚亏生火,精失所养,虚亏火旺。因此,健身强肾,饮食健康,力主平衡,其目的就是为了维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稳态运行。

肾虚的患者不单纯有上火的症状,还会出现盗汗、腰痛、乏力等症状,可以采取补肾丸等药物来调理肾气虚,改善盗汗、腰痛等症状。除了服食药物以外,有规律的生活习性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有利于养肾护肾的,另外,日常还需要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指导专家:李梅,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1年,擅长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断、中药与针灸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六味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是经典的滋补肾阴中成药,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吃六味地黄丸上火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一、用药不对症

我们都知道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形体虚弱、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遗精、口干、舌红少苔等。我们都知道火乃热之极,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整体,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是阳盛,而虚火是阴虚,六味地黄丸对于治疗虚火是有作用的。可能实火的症状认为是虚火了,没有对症用药,上火的症状就更加重了。

二、用药剂量不足

可能使用六味地黄丸的剂量不足,无法控制病情。

三、虚不受补

也可能是阴虚,服用六味地黄丸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身体虚弱、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即使服用了补虚药也没有办法吸收。

四、不良生活习惯

在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规律的生活作息,可是有些患者继续熬夜、喝酒、吃狗肉、羊肉、海马、海龙、獐肉、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花椒等辛辣燥热的食物也可能出现上火的现象。

总之,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使用六味地黄丸,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规律的作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出现任何身体上的不适都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脾肾阳虚证是指由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症的虚寒证候。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兼有上火,可见咳而气怯,口黏淡,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多,痰涎稀白,食少,神疲等症状。

补肾上火,为什么肾虚的人容易上火?

如有咽部症状,因咽失湿煦,可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若腰膝酸软冷痛者,可加枸杞、杜仲、牛膝等;若咽部不适、痰涎清稀量多者,可加半夏、陈皮、茯苓等;若腹胀纳呆者,可加砂仁、木香等。

如痰多,可用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二方均能温阳化饮,但前方补肾,后方温脾,主治各异,二方合用,温补脾肾,以化水饮。

常用药:桂枝、附子温阳化饮;黄芪、怀山药、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苏子、干姜、款冬花化饮降逆;钟乳石、沉香、补骨脂、山萸肉补肾纳气。痰涎壅盛,食少痰多,可加半夏、陈皮化痰和中;水湿偏盛,足肿,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可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湿;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是饮邪上逆,虚中夹实之候,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如浑身酸痛感明显,可用鹿茸、淡附子、草果、茯苓、菟丝以温蒸阳气。

如患者有较长的饮酒史,则应注意养血,可用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或右归丸加减。

若因补阳而上火,则应先用四子填精胶囊逐步缓解。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