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补肾古方,泡100斤酒的配方有哪些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百年补肾古方,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夏天喝水多,而肾主水,暑热伤肾。因此立秋后要开始补肾了。下面介绍几种泡酒补肾的配方供大家选用。

1、肉苁蓉、锁阳、枸杞酒

肉苁蓉、锁阳、枸杞—俗称功能“三君子”,此三味原料泡酒中医早有记载。在元朝,宫廷贵族和蒙古族王爷们的养身配方中,此三味实为主药。肉苁蓉、锁阳、枸杞泡酒,其功用主要是补肾阳和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及萎症,补肾、益精血、润燥养筋,主治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

肉苁蓉主治肾虚阳虚,遗精早泄,宫寒不孕,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冷痛等,月经不调,肠燥便秘等。

锁阳临床主治尿频、便秘、阳痿早泄、腰膝酸软、失眠脱发等症状。对于中老年尿频和早泄有着独特的效果。研究发现:锁阳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病毒、延缓衰老的作用。

枸杞具有养肝、滋肾、润肺的作用,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洋参的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气虚阴专火旺,咳嗽痰血,虚热烦倦,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2、人参枸杞酒

配方:人参20克,枸杞子250克,50度以上纯粮食白酒4000毫升。

做法:将人参烘软切片(也可整根泡),枸杞子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药扎口备用。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酒坛加盖密闭浸泡10~15日,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用于糖尿病气血两虚者,见有久病体虚,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

3、人参大补酒

配 方:人参10克,熟地黄30克,枸杞子200克,冰糖150克,50度以上纯粮食白酒3000毫升。

制 法:将人参,烘软,切片(也可整根泡),枸杞子除去杂质,与白熟地同放入洁净的纱布袋中,封好袋口,把药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隔几天搅拌1次。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

功 效:大补气血。安神,滋肝明目。适用于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无病者常饮,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

服 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

4.桑椹枸杞酒

配方:桑椹200克,枸杞子200克,黑芝麻100克,40度左右白酒2000毫升。

做法:将前3味洗净沥干,放入白酒中,封存7日后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饮15毫升。

用途:滋补肝肾,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

百年补肾古方,泡100斤酒的配方有哪些

黄芪,黄精,麦冬,北沙参,五味子一起煮水喝有什么功效作用?

百年补肾古方,泡100斤酒的配方有哪些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类似几味“裸中药”组合一起后被问功效的。有种感觉,貌似很多朋友把中药当成茶了,随随便便自己搭配几样来泡着喝。可这么做是不正确的。其实,中药很复杂,它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一旦对这些专业知识不了解的前提私自用药,很容易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回头仔细看一下题主这几味药:黄芪是补气药,味甘,性微温;黄精是补阴药,味甘,性平;麦冬是补阴药,味微苦,性微寒;北沙参是补阴药,味甘,性微寒;五味子是收涩药,味酸,性温。还好,这些药里没有大寒大热和药性峻烈的,也没有违反配伍禁忌的情况,并且药物都没有毒,这点就放心了!不过,严格意义上讲,是需要有配方用量的,但是这里没有,这点是这个方中不标准也不全面的重点所在。

但我们还是能看得出来,整方组合的出发点是为了治肺虚咳喘的。因为,黄精、麦冬、北沙参三味药是同类(补阴的)并且功能相近的药,这在中药配伍中叫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强药品的共同功效。三药的共同点都能入肺经,并治疗因肺阴虚产生的燥咳、干咳无痰等。而且它们在方中占比是60%,足见其所起的分量之重了。

另外,我们知道,肺是主宰人体气的通道,并且也是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它不但要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还要把脾转化完的精气与津液布散到全身变成汗液排出体外。一旦肺气不足,必将会出现咳喘无力,易出虚汗等系列肺气虚的症状。而黄芪的补气之功是出了名的,它既补中气,又补肺气。在此方中,恰恰是利用了黄芪补肺气并且止汗这点。

再来说说五味子,它的用途也很广泛,既能治肺阴虚的久咳不止,又能治肾气虚的咳喘不停。并且对盗汗,遗精,五更泄泻,失眠多梦等都有帮助。方中还是重点利用它的治咳功用。

综上分析:黄芪、黄精、麦冬、北沙参、五味子一起煮水的主要治疗方向是,肺的气阴两虚产生的燥咳,干咳,久咳,自汗、盗汗等症。最后,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由于此方有三味补阴药,一味补气药,两者都属补虚药,中医讲“虚不受补”,不虚者不能补。尤其是黄芪的药理药性都较复杂(这点笔者在另一篇黄芪的问答里有详细强调,这里不再赘述,建议参考)。

2.服用此方时,不能同时服用其它碱性中药,比如:瓦楞子、海螵蛸、朱砂等中药或者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以及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因为五味子酸性较强,容易与这些药物发生中和反应,而影响疗效。

2022-06-11

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