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拍卖”行骗1000多万元 检查官起底涉老行骗技巧

“收藏品拍卖”行骗1000多万元 检查官起底涉老行骗技巧 “收藏品拍卖”精确行骗老人1000多万元

北京市东城区检查官起底涉老行骗技巧

□ 本报记者 张昊 黄洁

“五星谷穗33张,每一张3.5万余元;五星图片水印每一张1.35万余元;错版每一张8000元……共860余万元。”

这一份粮票“藏品”定价来源于一家完全免费“鉴宝栏目”、委托竞拍的企业,是其行骗主题活动中的一环。

高某某、王某某等在杭州注册经营的4家“国际贸易公司”运营“竞拍”业务流程,对于老人精确执行行骗,300多名老人依次上当受骗,诈骗金额达1000多万元。

前不久,该诈骗团伙又一组员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法治日报》新闻记者赶到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访谈了案子举办检查官、医院第二检查部副负责人汪珮琳。她向新闻记者复原了案件和诈骗团伙犯案技巧,与此同时明确提出塞住缺陷的社会管理提议。

热闹商业写字楼隐藏行骗主题活动

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高某某与王某某等人,运用别人真实身份创立3家国际拍卖,依次获得竞拍业务流程行政许可事项。企业所在地在北京郊区,具体运营地挑选在中心城市热闹地区的大型商场和商业写字楼里。

国际拍卖里有“手机销售员”“主管”“鉴定师”等人物角色。销售员根据发布给予的手机,联络找寻有心将收藏品拍卖的老人,称在线鉴定,高价位竞拍,邀约老人来企业。

当老人带上“藏品”抵达公司后,销售员热情接待并由摄像师拍照藏品,交给“鉴定师”评定、定价。

“藏品”都被检测为“佳品”,使用价值几十万元乃至上100万。诈骗团伙引诱老人签署“授权委托竞拍合同书”,生产制造有确保、合理合法买卖的错觉。

汪珮琳向新闻记者详细介绍案件时,展现了此案中一部分做为直接证据的“藏品”、公安部门起获的“销售话术本”、聊天记录等。文章开头的“定价”,就来源于在其中一份“授权委托竞拍合同书”。

团伙犯罪组员互相配合,骗局一环扣一环。让老年人误认为藏品具有使用价值后,哄骗老年人“按占比”交纳比较大额度的“提成”或以交纳授权委托费、附加费或担保金等,随后让老大家带“藏品”回家了等信息。

此后,诈骗团伙再次以“转国外场”“转精典场”找寻国外顾客、高档顾客,交纳海关税、押运费、“速通卡”申请办理费等销售话术哄骗金钱。当被问到竞拍状况的时候采用“拖延战术”。

2020年7月,王某某因不满意权益分派摆脱犯罪团伙,又伙同在北京朝阳区创立某经贸公司,再次以相同的招数执行行骗,26名老人被网络诈骗总共120多万元。

2022-06-20

2022-06-20